
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基础软件作为数字经济的“根”与“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构机遇。2025 年 11 月 17 日,第三届龙蜥操作系统大会在北京召开,恰逢龙蜥社区成立五周年这一关键节点。这场汇聚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的行业盛会,不仅回顾了国产开源操作系统的五年突围之路,更以“生态共融,智驱未来”为主题,勾勒出 AI 时代操作系统的演进蓝图。
从五年前 CentOS 停服后扛起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接力棒,到如今装机量突破 1000 万、市占率近 50%,龙蜥社区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基础软件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跨越的缩影。在大模型与算力革命的双重驱动下,这场大会释放的技术信号、生态成果与产业共识,正在重塑全球操作系统的竞争格局。
五年积淀:从填补空白到市场领跑
应势而生:破解产业困局
2020 年,全球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 CentOS 宣布停服,给中国数千万台服务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彼时,国内基础软件生态尚处培育期,核心技术依赖海外、生态碎片化等问题突出,操作系统作为“数字底座”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正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阿里云联合 100 家生态伙伴发起成立龙蜥社区,宣布投入 20 亿元专项资金,提供至少 10 年技术支持,目标打造一个自主可控、技术领先、生态繁荣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开源社区。“我们的初心很明确,就是化解 CentOS 停服后的产业风险,为中国数字经济构建安全可靠的基础软件底座。”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云智能集团基础设施事业部负责人蒋江伟在大会上回顾道。
五年后的今天,这一初心已然实现。龙蜥操作系统及衍生版总装机量突破 1000 万,在政务、金融、能源、通信、互联网等核心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填补了 CentOS 停服后的市场空白。根据《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报告 2025》数据,企业对龙蜥操作系统的迁移意愿达 54.25%,位居国产操作系统首位;报告推测,在云 +AI 增量市场中,龙蜥的市场份额更是很快会突破 5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跑者。
生态裂变:从 100 家到 1000 家的协同效应
开源的核心是协作,生态的繁荣是关键。龙蜥社区成立之初,便确立了“开源开放、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年来,社区生态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合作伙伴从最初的 100 家拓展至 1000 多家,涵盖芯片、服务器、云计算平台、基础软件及上层应用软件全产业链;开发者社区日益活跃,累计提交 15 万次代码贡献,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
在治理结构上,龙蜥社区坚持开放中立原则,构建了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大会现场宣布,AMD 正式成为社区第 25 家理事单位,海光信息晋升为副理事长单位,标志着社区生态的包容性与凝聚力持续提升。“龙蜥社区的开源开放、共治共享理念,让我们获得了国内芯片厂商的全面支持。”龙蜥社区理事长、阿里云智能集团研发副总裁马涛表示,目前社区已汇聚 25 家理事单位,形成了“企业主导、开发者参与、产学研协同”的良性生态。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对龙蜥社区的生态建设给予高度评价:“龙蜥社区成立五年以来,与基金会保持紧密联动,通过开源大赛、校园行等项目培育了大量人才,目前已有 243 多万用户在政府、金融、能源等多个国计民生领域广泛应用,构建起软硬件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数据显示,龙蜥社区已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在工业智能制造、金融核心系统、能源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实现千万级规模化应用。
技术革新:AI 重塑操作系统核心架构
双螺旋演进:System for AI 与 AI for System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操作系统的技术路径。在 AI 时代,操作系统不再是单纯的资源管理者,而是演变为智算时代的算力调度中枢,承担着连接异构硬件与上层 AI 应用的核心使命。龙蜥社区提出“System for AI , AI for System”双螺旋发展路径,为新一代智能操作系统的演进指明了方向。
“AI 的开源依赖于操作系统的开源,而操作系统的创新又得益于 AI 技术的赋能。”北京市网信办副主任潘锋在谈到 AI 与操作系统的关系时强调。在 System for AI 层面,龙蜥操作系统通过优化内核架构,充分释放硬件潜力,支持 X86、ARM、RISC-V 等多种芯片架构,实现了“一元多芯”的技术突破,能够有效管理 GPU、NPU、DPU 等异构算力资源,为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高效支撑。
在 AI for System 层面,龙蜥社区将 AI 技术融入操作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社区开发的 ABACI 智能体,通过动态测试、静态分析等方式,将内核缺陷分析与修复周期大幅缩短,减少人力投入 95% 以上;漏洞分析智能体则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实现漏洞情报感知、评估、修复、披露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这些创新实践,让操作系统具备了自我优化、自我修复的智能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在 AI 浪潮推动下,全球产业格局正在重塑,我国算力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龙蜥社区在智能调度、安全隔离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持持续创新,我们完全有能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操作系统产品。”
内核统一:构建生态协同的技术基石
操作系统生态碎片化,一直是制约国产基础软件发展的关键瓶颈。不同厂商基于不同内核版本开发,导致软硬件适配成本高、资源重复开发等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一痛点,龙蜥社区联合多家生态伙伴,发起开源生态合作倡议,基于 6.6 内核形成了统一的技术基线。
“我们规范了 1600 多个内核的 kAPI 接口,确保代码演进过程中的兼容性;对齐了 600 多个 KCONFIG 选项,保证内核研发的功能一致性;同时还对齐了 200 多个软件包的版本。”马涛介绍,在此基础上,龙蜥社区率先发布了 Anolis OS 23 版本,实践了这一统一标准。
内核的统一带来了显著的生态协同效应。对于芯片厂商而言,无需针对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进行重复适配,降低了适配成本;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统一的技术基线确保了应用的兼容性与可移植性,加速了应用落地;对于用户而言,标准化的操作系统提升了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降低了运维成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龙蜥社区的这一探索,为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前沿布局:RISC-V 与智算的未来赛道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龙蜥社区也在积极布局未来赛道,RISC-V 架构与智算领域成为重点突破方向。RISC-V 作为开源的指令集架构,具有简洁、高效、灵活等优势,被认为是打破传统指令集架构垄断的重要力量。倪光南院士作为 RISC-V 的重要推动者,强调了 RISC-V 在国产基础软件生态中的战略意义。
龙蜥社区已将 RISC-V 列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已有多家社区成员在 RISC-V 基金会担任主席、副主席等职务。今年 6 月,龙蜥社区联合中兴通讯、阿里云、阿里达摩院、如意社区、浪潮信息等伙伴发布了 RISC-V 预览版,计划 12 月发布正式版本,支持 RVA23 指令集,成为业界最早的成熟量产级 RISC-V 操作系统版本。“我们希望龙蜥社区能够在 RISC-V 的发展中,承担标准推动者、代码贡献者以及生态连接者的角色,推动 RISC-V 在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场景的落地。”马涛表示。
在智算领域,龙蜥社区联合阿里云、浪潮信息等企业发起成立智算联盟,聚焦算力调度、性能优化、生态适配等核心议题,构建面向 AI 的智算生态。浪潮信息系统软件产品部总经理苏志远介绍,通过智算联盟,联合众多 GPU 厂商,制定了兼容性测试基准,在 6.6 内核中增加了超 800 个相关硬件的 KABI,降低了 GPU 厂商的适配工作量,提升了整个智算生态的协同效率。
产业落地:从技术创新到价值变现
经过五年的发展,龙蜥操作系统已在多个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
在金融领域,龙蜥操作系统为银行核心系统、证券交易系统等关键业务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保障了金融业务的连续运行;在能源领域,龙蜥操作系统支撑了电网调度、能源数字化管理等应用,助力能源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在通信领域,中兴通讯等企业基于龙蜥操作系统,打造了符合车规级标准的车载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在工业制造领域,龙蜥操作系统通过与工业软件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调度、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等功能,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政务领域,龙蜥操作系统支撑了电子政务、政务云等平台的建设,推动了政务服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这些规模化的应用实践,不仅验证了龙蜥操作系统的技术成熟度与稳定性,也为社区的持续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反馈。
当然,龙蜥社区的产业落地,也离不开全产业链企业的协同创新。 阿里云作为社区的发起者与核心贡献者,将自身在云计算、AI 领域的技术积累赋能龙蜥操作系统,推动龙蜥与通义大模型、魔搭社区等阿里 AI 开源体系深度融合,为开发者打造极致的 AI 开发体验。蒋江伟表示,阿里云将持续加大在龙蜥社区的技术和生态投入,坚持一元多芯战略,联合国产芯片伙伴共建软硬协同方案。
中兴通讯基于龙蜥社区,拓展了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中兴操作系统产品线副总经理胡冲介绍,中兴通讯将龙蜥操作系统的技术积累拓展至卫星通信、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发布了星载操作系统、机器人操作系统等产品。“我们将服务器领域的技术积累赋能到其他场景,通过分层解耦、组件复用的方式,快速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例如,中兴通讯将智能驾驶领域的中间件与内核优化技术复用到具身智能场景,预计 2026 年年中将在龙蜥社区发布基于龙蜥的机器人操作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芯片领域的核心伙伴,海光信息则通过硬件与操作系统的深度适配,为全产业链协同筑牢底层根基。海光信息副总裁李亚东介绍,海光的 CPU 和 DCU(GPU)产品已与龙蜥操作系统完成深度兼容,目前海光 CPU 及 DCU 产品累计销量达几百万片,已与 8000 多家应用厂商完成适配验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金融领域常用应用均运行在海光芯片与龙蜥操作系统的组合方案上。“光有芯片无法解决客户痛点,只有与龙蜥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及应用厂商深度协同,才能打造出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型。”
行业共识:AI 时代 OS 的演进之路
大会现场发布的《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报告 2025》进一步对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挑战进行了系统梳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三大核心趋势:
一是开源开放成为重要生产方式,能够汇聚全球智慧实现产品迭代和降本增效,比如通过生态协同设计,特别是对 RISC-V 架构的支持,实现性能突破;二是 “云 + AI” 成为核心创新驱动力,大模型正重塑 OS 发展路径,OS 在 AI 容器镜像、机密计算等领域支撑作用尤为突出;三是技术整合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其中 CentOS 停服推动了 OS 规模化替代,软硬件融合则进一步实现了效能提升,软件供应链安全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报告同时指出,当前国产操作系统仍面临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数据安全压力较大、产业生态需进一步完善等挑战,并提出“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技术与应用统筹推进、国产与开放协同发展”的三大建议。
在主论坛的产业圆桌环节,来自学界、产业界的嘉宾围绕「AI 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操作系统」这一命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形成了四大核心共识:
算力层面,操作系统需升级为 AI 智能中枢,既要高效适配异构算力,也要优化存储、网络、计算全链路效能;
角色定位上,需从传统硬件 “管家” 升级为价值创造的 “理财师”,通过技术优化切实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生态构建上,需秉持竞合并存逻辑——核心技术领域协同攻关突破瓶颈,场景服务端则走差异化发展路径;
开源安全维度,开源是汇聚全球智慧的反脆弱生态基石,具体需结合产业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开源或闭源模式。
报告与圆桌共识清晰阐明了 AI 时代 OS 的演进方向,龙蜥五年探索实践也与这些趋势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大会发布了“龙腾 3.0 计划”,正式拉开了龙蜥社区 AI 时代发展的新序幕。
据介绍,龙腾 3.0 计划将以 “AI 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 为核心,聚焦四大方向稳步推进:
坚持 “一元多芯” 战略,联合国产芯片伙伴共建软硬协同方案,守住供应链安全底线;
重点扶持跨架构金融适配、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开源人才培养与国际生态拓展,进一步扩大产业部署规模;
推动龙蜥与通义大模型、魔搭社区等阿里 AI 开源体系深度融合,让技术普惠落地,打造极致 AI 开发体验;
始终秉持开源开放理念,不设生态围墙,与所有伙伴共建共享、共生共赢,助力龙蜥走向全球。
总结与展望
面向未来,龙蜥社区将双线发力:一方面聚焦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内核性能优化、大规模智算并发能力、云原生与分布式架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核心挑战;另一方面布局 RISC-V、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未来赛道, 持续推动 RISC-V 架构在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场景落地,深化智能体技术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龙蜥也将联合生态伙伴进一步完善安全体系,强化软件供应链可靠性。
AI 时代为操作系统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龙蜥社区提出的 “System for AI , AI for System” 双螺旋路径,与龙腾 3.0 计划共同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未来,随着开源生态持续繁荣、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应用深度落地,龙蜥有望成为全球 AI 时代操作系统的重要一极。而以龙蜥为代表的国产开源操作系统,也将继续以开放拥抱全球智慧、以创新破解技术难题、以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推动中国基础软件真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的关键跨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