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n 深圳站 Keynote 嘉宾官宣!共探AI价值转化的实践路径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如何更好地使用容器技术实现不可变基础设施

  • 2015-06-29
  • 本文字数:2282 字

    阅读完需:约 7 分钟

不可变基础设施的构想

不可变基础设施(Immutable Infrastructure)是由 Chad Fowler 于 2013 年提出的一个很有前瞻性的构想:在这种模式中,任何基础设施的实例(包括服务器、容器等各种软硬件)一旦创建之后便成为一种只读状态,不可对其进行任何更改。如果需要修改或升级某些实例,唯一的方式就是创建一批新的实例以替换。这种思想与不可变对象的概念是完全相同的。

实现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配置工作可实现重复性,减少了配置管理工作的负担,让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过程变得更流畅。同时它也更易于应对部署环境间的差异及版本管理,包括在部署出错时可进行快速回滚 —— 只要旧版本的镜像文件还有备份,就可以快速地生成旧版本的实例进行替换。否则的话,就只能老老实实地重新构建旧版本的实例,并且祈祷能够赶在老板掀桌之前完成回滚。

实现这一模式需要满足两点基本需求,首先应用程序必须是无状态的,不可依赖于本地的文件上传、会话与缓存。基本上,如果应用程序要实现负载均衡,都必须满足这一点。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通过某种_ 模板_(或指令)将实例快速地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后一点无疑是关键所在,也是这一模式的最大挑战。

虽然这种模式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但实现它的难度也是很高的,传统的虚拟化技术在应对这一模式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幸运的是,DevOps 社区发现Docker(或者说容器)正是实现这一模式的优秀选择。

使用容器实现不可变基础设施

来自Tutum 的 Fernando Mayo 近期在一篇博客中详细地论述了使用容器技术实现不可变基础设施的优点。他首先指出,容器并不是实现这一模式的唯一选择,使用虚拟机模板、或者通过 Chef 与 Puppet 这样的配置管理工具同样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但这些方式都面临着一些负面因素,前者需要为不同的云环境创建针对不同版本的大量虚拟机模板,后者则需要对配置管理脚本进行持续地测试,其负担是显而易见的。

Fernando 推荐使用容器作为实现不可变基础设施的途径,因为通过它进行实例创建、测试与部署比起虚拟机与配置脚本快得多。而且使用容器能够消除应用程序依赖的问题,因为所有的依赖都与应用程序一起封装在容器中,因而进一步缩短了整体部署时间。同时,容器也解决了对特定云环境的依赖,只要能够运行 Docker,无论是哪种 Linux 环境都可以一视同仁( Windows Server 也快了)。

接下来要做的是使用容器实现自动化的部署,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建容器镜像文件,Fernando 推荐使用经优化的Dockerfile,这种方式非常简便快速,可以在持续集成或持续交付平台中对其进行测试后再进行部署。第二步就是最后的部署工作了,常见的做法是手动将容器部署到服务器上,然后将负载均衡器指向这些服务器以接受用户访问。这一点可在实例级别实现(例如在每个AWS EC2 实例中配置一个应用程序的容器,通过Elastic Load Balancer 在实例间进行切换),也可以在容器级别实现(通过Haproxy 或N ginx 容器将访问转发到应用程序容器)。那么如何通过自动化方式完成第二步呢?Fernando 在此推荐了自家的产品 Tutum

使用 Tutum 实现容器的自动化部署

Tutum 为 Docker 容器提供了托管服务,通过使用 Tutum,部署应用程序的新版本变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任务,只需在服务定义中修改镜像的标签,然后点击“重新部署”即可。

而在非生产环境中(例如QA 或UAT 环境),回滚到应用程序的某个特定版本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这种情况下甚至可以选择对“重新部署”进行自动化,可以通过使用Tutum 的“自动重新部署”特性,或使用DockerHub 的重新部署触发器

在重新部署流程启动之后,Tutum 将会逐个地用新的容器替换旧的容器,随后通过 tutum/haproxy 镜像实现访问的转发,这个镜像会根据所链接的容器进行自动配置。这种方式还能够实现新版本与旧版本的服务的同时运行,只需在 tutum/haproxy 服务中添加一个到新镜像的链接就可以将访问同时转发给新版本与旧版本的服务。

Tutum 还能够实现数据卷的重用,因为在多次部署之间的数据卷是持久化的。如果你重新部署了一个 tutum/mysql 容器,它就会自动在 /var/lib/mysql 路径下创建一个数据卷,Tutum 将重用这个数据卷,并保持所有数据不会丢失。

来自社区的其它声音

虽然 Docker 为代码的部署与不可变环境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人们也开始反思:绝对的不可变性是否能够应对应用程序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就在去年,Docker推出了一个新的特性,允许“可写的 /etc/hosts,/etc/hostname,以及/etc/resolv.conf”,这就意味着可以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修改。这不由令人心生疑惑,难道Docker 打算远离“不可变基础设施”这一思想,还是说这一思想本身尚有不足之处?

对此,VisualOps 的创始人兼CEO 赵鹏在一篇博客中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Docker 虽然能够跨多个不同的部署平台保证一致性,但许多配置信息是特定于上下文的,因此不必死守纯粹的不可变性这一思想。而Docker 的这一特性能够避免配置信息对于代码及应用程序产生的侵入性,可以通过某种编排工具使用这一特性,在运行时对应用程序进行特定的配置。

而来自Chef 的产品经理 Julian Dunn 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纯粹的不可变性既不实际,也并非一种理想状态,在使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可变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配置管理工具(例如Chef)仍有用武之地,它可以对其中“可变”的部分配置进行有效地管理。


感谢郭蕾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欢迎加入 InfoQ 读者交流群)。

2015-06-29 06:304468
用户头像

发布了 428 篇内容, 共 192.7 次阅读, 收获喜欢 39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Lindorm云原生数据库 - 让数字时代IT运维系统“灵动”起来

许力

DevOps APM Data Lake AIOPS

从哲学源头思考自动驾驶网络架构设计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自动驾驶 架构

OKR-VUCA时代目标管理利器实践分享

张兆东

亚马逊Prime会员日火爆开启一站购全球逾3000万正品商品

爱极客侠

国外的公司都是如何对待大龄程序员的?在国内该如何应对?

Java架构师迁哥

微前端之如何拆解React巨石应用 qiankun

SugarTurboS

项目管理 架构 大前端 React

有了TA,领域外企业里的小IT团队,也能轻松搞定大型项目

Marilyn

敏捷开发 快速开发

我和我的智能联接

脑极体

Programmatic Navigation using SwiftUI| 使用SwiftUI进行程序化导航

Daniel

百度人工智能OCR调用调试过程

tuuezzy

在线教育企业迎来“秋招”大考,数字用户体验成胜负关键手

博睿数据

运维 APM 在线教育 AIOPS 用户体验

拜托,学妹,别再问我怎么自学 Java 了!和盘托出

沉默王二

Java 自学编程

苦难过后,终会团聚

hellocj

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将亮相

CECBC

央行 数字人民币

WSDM Cup 2020大赛金牌参赛方案全解析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大数据 搜索 信息

华为云专家讲述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及方法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华为 数据 知识图谱

JVM-技术专题-对象的实例化过程

码界西柚

Java JVM

JVM-技术专题-类加载机制

码界西柚

Java JVM

LeetCode题解:94.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使用栈,JavaScript,详细注释

Lee Chen

大前端 LeetCode

第三周作业一

dll

一线城市年轻人生活工作实录(程序员篇)

Marilyn

敏捷开发 开发者工具 快速开发

高难度对话读书笔记—聆听篇

wo是一棵草

来喽,来喽,Python 3.9正式版发布了~~~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Python 编程

图解 K8S 源码 - Informer 篇

郭旭东

Kubernetes Kubernetes源码

OpLog4j

Geek_746da6

年轻人大企打拼多年,刚升迁便遇巨大阻力难以解决,到底如何才能在职场中幸存?

Marilyn

敏捷开发 快速开发

图扑软件联手阿里Lindorm数据库开启工业物联超融合存储模式

许力

IoT AIOT

JVM-技术专题-Java类文件结构

码界西柚

Java JVM

The story of programmers in famous enterprises.

Marilyn

敏捷开发 快速开发

翻译之深入注释俄罗斯民间故事的语料库,以实现对俄罗斯形式主义理论的机器学习

AI代笔

医疗AI系统构建(1)one-hot编码

刘旭东

人工智能 学习 医疗AI one-hot

如何更好地使用容器技术实现不可变基础设施_DevOps & 平台工程_邵思华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