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他曾参与创立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今天来谈谈技术创业

  • 2016-10-07
  • 本文字数:7119 字

    阅读完需:约 23 分钟

中美技术创业有何异同?为什么要创业?该不该创业?如何创业?创什么业?什么人适合创业?在这个“技术创业热”的时代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太多的人。在即将于 10 月 20 ~ 22 日举行的 QCon 上海 2016 上,有多次成功创业经历、现声网 Agora.io 创始人 & CEO 赵斌将分享《从近年来中美技术创业对比看创业新机会》。会前我们采访了赵斌老师,请他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赵斌,声网 Agora.io 创始人 & CEO,曾参与和主导两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创立。1997 年作为创始工程师参与 WebEx(网讯)创业,该公司在 2007 年被思科以 32 亿美元收购,现在仍是全球最大的网络互动会议技术供应商。2007 年作为 CTO 参与 YY(欢聚时代)创业,2012 年 11 月 YY 于纳斯达克上市,市值最高接近 50 亿美元。2014 年创立声网 Agora.io,开创全球实时云服务,在全球建立虚拟通信网近 100 个数据中心,帮助 App 开发者快速实现高质量保障的互联网实时通话。

以下为访谈内容。

QCon:您的创业都和音视频通信相关,这个领域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创建声网 Agora.io 有何初衷?

赵斌:我参与的这两家公司都是依赖一个强大的实时音视频通信技术发展业务的,比如 WebEx,作为企业付费使用的网络会议,对音视频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YY 高质量的音视频通话能力也是其开展游戏、K 歌秀场业务的基础。

过去 20 年在这个领域的工作经验,让我对这方面技术的难度深有体会。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互联网本质上不是为“实时应用”而设计的,它是一个 Best Effort Network,缺乏专网专线才有的质量保证。最早互联网上的主流应用是电子邮件和网页浏览。这类应用对实时性没有那么敏感,邮件早到或晚到几秒钟用户也没什么感觉。所以这些应用基本上都用 TCP 协议实现,通过牺牲送达的速度来解决当网络出现丢包、拥塞时带来的可靠性问题。而实时应用,比如网络通话,需要的是毫秒级延迟,延迟超过秒级以上用户根本无法自然交流和互动(按照国际电信联盟 ITU 的标准,理想的实时通话延迟需要小于 150 毫秒) 。当网络通话、视频会议、全互动直播这些实时场景成为普遍使用需求的时候,互联网缺乏质量保证的问题就成了应用的最大痛点。

我的梦想是“利用公共互联网创建新的通讯服务,让人们可以像面对面一样,随时随地开展身临其境的实时互动交流”。希望通过在全球构建一个针对实时传输优化的虚拟通信网,通过软件的方法在公共互联网之上实现一个专为实时应用优化的软件定义网络(我们称之为 Software Defined Real-Time Network,简称 SD-RTN)。这个专为“实时”所设计的传输网,能够极大地优化全球范围内的实时传输。另外,把一个经过复杂繁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极繁难的研发过程才能获得的能力,通过极简的 API 形式提供给开发者,让普通的开发者能够自信、简单、低成本地给自己的 App 添加不仅可以与大厂商的应用媲美、在很多方面甚至还能超过的大厂商的实时互动功能。

以此为目标,我创立了声网 Agora.io。API 上线一年以来的实践,证明了实时应用场景给开发者、也给很多行业(如视频社交、在线协作、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游戏、娱乐、智能硬件、VR、客服和电商等)带来变化的机会是很大的。

QCon:从 1997 年进入 WebEX 起,就一直沉浸在互联网实时音视频行业,从 WebEX 到 YY(欢聚时代)的 CTO 再到 2014 年创立声网 Agora.io,您为什么看好实时音视频通话服务?除了手游市场,您觉得它还会给哪些领域带来“变革”?

赵斌:因为我觉得智能手机是最好的音视频通话工具了,智能机时代是实时音视频应用的最好时机。回想最早做 WebEx 的音视频通话的时候,台式 PC 普遍连扬声器都不是标配,更不要说摄像头和麦克风了。而智能机,每台都有两个高清摄像头,有高质量麦克风和扬声器,而且智能机本身就是为通信设计的,24 小时在线。设备有了这样的能力,如果 App 不利用起来,实在是太可惜了。我认为手机 App 的创新和演进还在持续进行中,现在已经过了用户会被一些简单的新奇用法所吸引的时候了,开发者和创新者一定会深入挖掘智能机在根本上和 PC 时代不同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起来, 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职场里人们的工作方式。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很多利用实时音视频能力解决生活或工作问题的例子,虽然有些使用模式还在早期,但很多都让人大开眼界。

这些发展就产生了对嵌入式的实时通信能力的需要。我们看到,实时音视频通话服务在全球各个领域,许多场景下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为移动设备及互联网用户提供实时语音视频通话、群组会议、全互动直播等功能,网络实时通信逐渐改变着社交、医疗保健、教育、游戏、保险、金融资讯、客户服务等多个行业,也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方式。

实时是一个有着巨大“应用规模”潜力的基础能力。

比如在线医疗行业,今年声网 Agora.io 参加了美国远程医疗协会大展并拿了个技术创新大奖,在参加大展论坛的开幕式时,美国远程医疗协会主席曾提到他认为美国未来将有 50% 以上的医疗活动将会在线上进行,或许这个进程在中国会稍微慢一些,但在线医疗改变的是资源的流动问题,能够把优质医疗资源带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在我看来前景是很不错的。

再比如在线教育行业,前两年资本十分看好,也有大量创新模式出现。而从去年开始,教育公司都很看重变现营收能力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以“实时课程”为核心的形式受到了很大重视。实时音视频同行对于保证在线课程的学习效果,通过足够的互动性来提升效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实时是趋势,是未来,更是现在。

直播是个很好的例子。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几年时间,直到去年,适合智能手机的移动直播才真正找到比较合适的形式和体验,以及深度与内容结合的运营模式,最终成长起来,形成了一股热潮。这次的直播潮不光是 PC 向移动发展,而是从过去比较单一的秀场表演类的纯娱乐模式向更多行业和更多场景扩展。整个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也不断变化。当人们习惯于 CDN 可以提供的一对多的直播模式后,更多的人早已经在思考延迟更低、实时性更强、互动性更强的直播玩法。

比如,基于 SD-RTN 实时网络所实现的低延迟互动直播服务,延时在几百毫秒;而 CDN 方案很难把实时性做好。有了这样的基础,直播可以更有想象力,比如实现多人主播模式,让观众随时可以连麦和主播对话,而不是简单的双人连麦。

Twilio 的上市,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仅证明了 API 经济的成功可能,也证明了实时通信的价值。相信未来“实时”互联网应用规模会持续增长,达到百亿美金以上的规模。

QCon:为什么说“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业在中国近年才刚刚兴起”?您一直在硅谷创业工作,能否谈一下中美技术创业有何异同?

赵斌:其实在美国没有太听到“技术创业”这个词,感觉美国绝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强调各种形式的创新,其中有很大比例是技术创新。在中国,过去更多创业公司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可能人们认为技术人员主导的或是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就是就“技术创业”。

不过本质上,我其实不太觉得有所谓"技术创业"这个概念,我感觉创业就是创业,都要解决同样的一些核心问题,不管你是有技术优势,还是销售大拿,或是行业资源、团队实力优势,其实只是你能借的力而已。即使你再有核心技术,创业要解决的战略规划、执行力、创造力、团队凝聚力、公平的心态等问题,一样也少不了都得面对。

在我看来,中美之间的创业环境有相同的也有些不同的,相同点如下。

  • 第一,创业这几年在两边都在变热。无论是硅谷还是中国,创业这几年都在变得越来越热门。以前很多藤校的毕业生愿意去华尔街,现在开始有股潮流去创业的科技公司了。不过无论哪边大家都明白,创业是一件风险巨大的事情,取得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创业者无论在中美,都需要选择愿意承担未来的风险,哪怕失败也在不断尝试。
  • 第二,技术人才。过去硅谷聚集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近年来优秀人才掀起“回归潮”,让中国也成了技术人才聚集地。很多在硅谷浸淫过的顶尖人才都耐不住寂寞,想回国做点啥,带回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智慧,还有很多生活方式和创业理念,也加强了两边创业公司的交流,这对于两边都是好事儿。我们在这点上的想法就是聚集两地最好的人才,我们基本上在需要的领域会不限地域地找最合适的人,在硅谷、上海、北京、印度、欧洲都有或大或小的团队。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高效配合能产生很大的聚合力和能量。
  • 第三,竞争的白热化。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随着创业氛围的增长,创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的竞争可能还更惨烈一点。这里的很多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 第四,融资市场。过去硅谷的 VC 投资技术创新的团队多一些,中国的 VC 近年也开始更多大规模投资技术企业。比如最近大热的 AR、VR、AI 等,大多都是技术方面的新东西。这也为很多技术创业项目提供了很好的资金支持。

中国和美国的技术创业不同,我觉得也有一些。

  • 第一,创业圈技术积淀不同。硅谷的技术积淀更深,技术能力涉及范围非常广,经常在技术的底层基础领域进行一些创新。技术创新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如 AR、VR、空间探索、生物技术、核能技术、能源技术等。而中国的技术创新不少还是改造“老”技术,或是小步快跑式的改良。其实各有好处,但是基础技术的创新很多时候让人感觉更酷一些。

    说起来“实时音视频”技术虽然并非是一个很新的领域,但一路走来又很多持续的创新。从最早硬件终端加专线,搭配 MCU 模块做高端的视频会议系统,到后来的 WebEx 浏览器会议服务,到 WebRTC,再到现在能够提供 QoE 质量保障的实时云平台,一直在演进,每次进步就在使用的便利性、成本上有质的变化,可以算是持续的创新吧。每个大的创新变革的周期里,又都有很多公司参与,持续在一个阶段性的形态上作改良。但无论怎样变,这个领域技术有一个核心追求始终都是 QoE(Quality of Experienc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受质量”。比如最基本的,要有高可用性,服务经常故障肯定不行;高连通性,当用户需要通信时,随时可以连上,即便网络不好也可以对抗丢包问题保障通信基本顺畅;高质量,画面是否清晰稳定流畅,各型终端适应性是否都很好等。

  • 第二,市场成熟度不同。美国行业分工细,各领域专业服务发展得比较好,技术市场也比较成熟发达。因此,在美国各种配套的专业服务和人才比较容易取得,行业规则也比较清晰规范。国内还有更多发展中的问题,创业者必须自行解决。

  • 第三,技术市场竞争性不同。因为多年的积累,硅谷至今仍在高科技领域保持着全球制高点的位置,对于技术产品来说参与竞争的基本都是全球顶级的产品。不过也因此硅谷的技术企业在取得本地市场的认可和成功后,一般都很容易取得全球其他地区市场的成功。而中国的技术创业公司很多第一步都是从中国市场开始,更关注中国本身。不过,最近几年大家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业者有全球化的抱负和视野。就拿声网 Agora.io 来说,因为历史和经验的原因,我们一开始就是希望利用在中美两地的实时音视频领域都有过创业和业务经验的独特优势,参与全球竞争。

  • 第四,速度与耐心。硅谷的技术创业公司是“以不变应万变”,选择了方向,哪怕是很深很窄的技术都可以坚持,创造商业成功。因此像 MagicLeap 这样的多年不出产品的公司,仍然能够得到投资人惊人的支持。中国的技术公司很多时候追求“速度”,相对难以形成深厚积累。当然也有类似 BAT 的压力,有时候也不得不快。

QCon:很多技术人都说创业失败与程序员单纯、固执、不谙世事的特质有关,他们闷头搞技术,缺乏对产品、运营、市场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您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

赵斌:我觉得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不谙世事肯定是不行的,无论是从团队组建、工作机制还是业务机会把握、商场竞合关系,不谙世事那是一定会失败的。但是单纯、固执,和专注、执着到底有多少区别?这里面有多大程度上也孕育着现在大家常说的“工匠精神”和产生伟大创新的机会?

我们自己就是一个技术型的团队寻找创业机会,目前仍然在自己长期积累的技术领域开拓商业空间,也因此有时候难免会纠结。聚焦在实时音视频领域 20 年了,现在还在继续强调技术进步和突破,是不是太执着,太不知道把现成的技术积累转化成业务成果?有时候也有些争论。但凭心而论,我们自己是怀着一个在这个领域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的心态继续前进的,我们不否认商业逻辑及其机制、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但也不认为单纯随着商业机会的潮来潮往随波逐流有多大意义。

当然,技术出身的人最忌在创业时陷于做自己喜欢的技术工作,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商业实质。如果把创业变成不计成败地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就变成个人嗜好了。如果只有自己做还好,自娱自乐罢了;但是如果有团队和投资人,那对他人就有点不负责任。既然是做公司,技术人员就必须明白商业上成功与否是最终是否成功的标识。忘掉寻找商业机会、忘掉获取商业成果,那就不是在做公司了。

我觉得技术出身的人一旦承担创业团队 CEO 的角色,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技术人员定位。因为这个角色要求的是找出业务机会,建设一个成功的机制和团队一起把业务机会变成实际的运营利润。作为技术人员,忘掉自己擅长和积累了多年的能力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成功、有天分和成就的技术人员。但是如果做不到,那还不如不来创业,或者不要在创业团队扮演 CEO 的角色。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好自己是不是愿意走出技术这个舒适区,再来创业。如果不愿意,那其实你不应该选择自己创业。不自己单独创业其实也未必就代表你没有机会了,专注于技术,你仍然可能做出伟大的创造。有的时候这些创造的价值,也许比你做了多大的公司,挣了多少钱更重要。你也可以选择参与创业,但仍然扮演技术角色,这样就可以仍然主要聚焦在技术上,很多时候也能取得成功。当然,在创业公司里,就算你扮演技术角色,你仍然要有创业的心态和业务导向的意识。承担风险、不挑三拣四,做所有公司发展要做的事,而不是假设自己只做专业工作。在美国是一样的,“ wear multiple hats,do whatever it takes ”都是我们常说的话。

QCo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苏杰老师说,“创业团队的第一个人如果是‘会写代码、有点商业感觉、又有点审美’的技术人员,这便是最完美的’,您觉得什么样的技术人更适合创业?

赵斌:我觉得首先你得是个愿意挑战自己和接受挑战的人。这不是玩嘴皮子,不要等到压力上来或是挑战来临,才突然发现自己无法承受。不愿意这么折腾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你一样有机会能做出巨大的成就,但应该不是以做创业公司的形式。而且商业成功是“尽人事听天命”的事,就算你真的什么都做对了,也没有谁能保证你成功,可能你还差那么一点点运气。创业者需要有“愿赌服输,不怨天尤人”的心态。

其次也许是勤奋。要有学习能力和不断学习的习惯。

你还需要些商业感觉。有这些感觉,你才有机会去学习,人总有些自己能学好的和怎么学都差点意思的方面。如果碰巧这个方面是商业感觉和业务策略,那么可能就不太适合独立创业做 CEO。

不过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有的时候没有一定之规,总有些人能突破自己。我说的也只是自己的一孔之见了。

QCon:对于身处大公司按部就班磨练技术,心想创业又缺乏安全感的技术人,您能否出一些建议?

赵斌:我的建议是首先做好手头的事。把手头的工作做好,你总有可以提高的地方,这些都会提高你未来创业时的眼界和判断力。然后只要你想,基本上你仍然可以创造机会接触商业逻辑和实践。多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哪怕是去帮忙或业余兼职,都会为未来真正走向创业打下基础。多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总能找到些感觉!

QCon:据悉,声网 Agora.io 先后获得晨兴、SIG、IDG 等明星投资方近 3000 万美元的投资,对于技术创业公司如何能够获得融资,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赵斌:我觉得诚实交流可能是必须的。有的时候,尤其在自己经验不多的时候,交流的目的不一定是融资成功,如果能发现自己业务规划的问题,帮助自己在工作中减少风险和加快进展,也是很大的收获了。而创业对你来说也许不止一次,职业生涯则可能更久,信任会是长期合作的基础。我就很感谢我们晨兴的投资人 Richard,从 10 年前就投过我,当时我还是扮演技术角色为主,业务也不算很成功,他很有耐心,也认可我们实实在在和持续不懈的努力。这次声网 Agora.io 创业,我们也很荣幸他又一次投了我们。

另外,我觉得创业者还是要聚焦在捕捉机会、建立成功的业务循环的工作上,这也是投资人和创业者会有共同话题的地方。我建议创业者认真地研究自己的业务机会,回到自己业务的本质上反复探索和思考。本质上创业者需要对自己的业务领域有更深的洞见,而投资人经常能给你全市场视角的分析和观察,很有启发。

在做声网 Agora.io 的过程中,我们就曾经反复的思考过:

  1. 实时的价值。实时的应用会不会在很多行业有更广泛的应用?这个市场的规模会如何成长?
  2. 技术的价值。在没有质量保障的互联网上做实时音视频通信,是一件做出来很容易,做好很难的事。我们的团队有过年数千亿分钟的通话经验,有支撑百万级并发的互动直播经验,有全球互联网架构的 Know how,在这个基础上把技术的高度做成极简、开发者友好的服务,能不能做出用户认可的商业价值?

还有一个点很重要,就是认识到创业其实是要运气的,融资其实也一样。投资人不投你,未必代表对你个人的否定。只是你所做的商业机会不适合他,或是他不理解罢了。我也建议创业者对融资有平常心。

QCon:期待您在 QCon 上海 2016 上的精彩分享!

号外

由声网 Agora.io 和美国最权威的实时行业组织 TMC 联合主办的第 2 届实时互联网大会(亚洲站),将于 10 月 28 ~ 29 日在北京喜来登长城酒店举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大会官网 ,进一步了解。

是不是想一探究竟,与大咖面对面交流?“面咖”门票,即将售罄,机不可失,欲购从速!
获取 QCon 最新消息,第一时间观看演讲视频,欢迎关注 QCon 微信公众号。

2016-10-07 18:502218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大数据应用场景

朱月俊

极客时间训练营 13 周作业 2

潜默闻雨

week13 小结

Geek_196d0f

Week13 总结

leis

oeasy 教您玩转linux 之 010209 装酷利器 hollywood

o

windows10 CUDA环境搭建

yuanhang

tensorfl

Week13-总结

龙7

架构师训练营第13周作业

Just顾

第十三次课

Google 搜索引擎之PageRank 算法

莫莫大人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达达双云双活实践

Epsilla

容器 微服务 openresty 多云架构 双活容灾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

李小匪

week13 作业

Geek_196d0f

架构师训练营-week13-学习总结

晓-Michelle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练习13-1

闷骚程序员

Week13-作业

龙7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0 期 week 13 作业

chun1123

数据分析 PageRank

公有云常用数据分析指标

leis

第13周数据分析

陆不得

PageRank 算法

极客李

极客时间训练营13周作业1

潜默闻雨

实战|如何消除又臭又长的if...else判断更优雅的编程?

简爱W

Java java架构师

架构师训练营——第13周学习总结

jiangnanage

Google搜索引擎是如何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的?

任小龙

架构师训练营第十三周作业

子豪sirius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0 期 week 13 学习笔记

chun1123

大数据 学习

架构师训练营——第13周作业

jiangnanage

大数据思考

朱月俊

PageRank算法

技术小生

手握阿里P8亲传Redis和MongoDB利器,怕什么面试官

小Q

Java 数据库 redis mongodb 面试

Spring 5 中文解析核心篇-集成测试之TestContext(中)

青年IT男

Spring5 JUnit

他曾参与创立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今天来谈谈技术创业_QCon_刘芸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