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2019年1月)

架构师(2019年1月)

发布于:2019-01-08 08:00
本期主要内容:阿里重磅开源 Blink:为什么我们等了这么久?去哪儿网消息队列设计与实现;2018 年终盘点: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浪潮当中?
下载此书

卷首语:开源路在何方?

作者:徐川


最近,包括 MongoDB 在内,多个知名开源项目纷纷修改开源协议,限制商业化使用,这个举动是对云计算厂商利用开源项目而没有任何回馈的反击。但是,这种做法很难说有多少效果。


笔者和一些开源界人士交流,不少人认为基于开源项目做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的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快走到尽头。


因为这些单个的开源项目需要组合到一起才能使应用运行起来,而云厂商已经把这些技术都集成到云计算资源里,并且提供技术支持,用户没有理由再为单个技术而付费了,这个趋势并不会因为修改开源协议而改变。


有人说,基金会模式是这些开源项目的出路,比如加入到 CNCF、Apache 基金会,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云厂商每年交一些会费成为基金会的会员,用这些钱来维护开源项目和做一些布道活动。同时基金会也有更大的力量和云厂商进行谈判,以保护开源项目背后的公司或团队。


这种模式也许可行,但是,基金会能容纳的开源项目毕竟有限,而且基金会如果扩张过快,会有治理方面的隐忧,基金会也会对开源公司有所限制,不利于商业化的探索。


还有人悲观的说,开源项目做大之后,被收购是唯一的出路。他们的证据就是连开源商业化的代表公司,红帽都被收购了。但这样的话,处于竞争状态的云厂商不会使用对方的技术,不同的云计算公司将采用不同的技术,开源项目不再成为事实标准,这让开源项目本身的价值大减,用户不会再去专门学习一个平台绑定的技术了。


开源运动至今已有近 30 年,方便的获取和宽松的协议促进了技术的分享传播,也间接推动的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去开源精神和开源的规则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但当初制定这些规则的人肯定没有料想到今天会出现巨无霸型的云计算公司,现在,是时候重新思考开源的未来了。

目录

热点 | Hot


阿里重磅开源 Blink:为什么我们等了这么久?


理论派 | Theory


被高估的 2018:深度学习发展并没有想象的快


推荐文章 | Article


去哪儿网消息队列设计与实现


观点 | Opinion


2018 年终盘点: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浪潮当中?


专题|Topic


2019 年 Vue 学习路线图


特别专栏 | Coloum


全球 6 大数据中心,日均 10 亿日志场景下的高可用实践


UCloud 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之路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