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n 深圳站 Keynote 嘉宾官宣!共探AI价值转化的实践路径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2025 年最戳心的纪录片:程序员的变与不变,太真实了

  • 2025-08-12
    北京
  • 本文字数:5375 字

    阅读完需:约 18 分钟

大小:2.69M时长:15:41
2025年最戳心的纪录片:程序员的变与不变,太真实了

当代码从程序员的专属语言变为普通人的表达工具,开发行业正经历着堪比 “智能机替代功能机” 的认知革命。


过去几十年,程序员用代码重构生活场景的同时,AI 与智能编程技术的融合已悄然打破行业边界 —— 例如 Cursor、Claude Code、Windsurf、GitHub Copilot、Augment、Trae、秒哒等不同产品纷纷上线,这印证了一个新趋势:开发权正在从专业群体下沉至全民,曾被挡在代码门外的普通人,正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成为创意落地者。


在这场变革中,传统开发者的角色被重新定义:有人用多智能体协同系统构建 “开发基础设施”,有人转向复杂算法优化与行业深度解决方案。InfoQ《中国开发者画像洞察研究报告 2024》显示,近九成开发者将 “工具创新能力” 列为核心竞争力,而亚健康比例、35 岁焦虑等现实压力,也在 “全民开发” 的浪潮中呈现出新的破解路径。


InfoQ 与融云联合出品的《十字路口》纪录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记录开发者群体的蜕变:从敲下第一行 “Hello World” 的技术新人,到在 AI 时代找到 “造铲子” 或 “寻新矿” 的定位,他们的选择不仅折射出行业迭代逻辑,更揭示了技术革命中 “人的价值重构”—— 这既是工具进化的故事,更是创造者与世界对话方式的进化史。


AI 狂飙时代:开发者能力进化


《十字路口》共五集,讲述多位不同行业、岗位及人生阶段的程序员故事,以多元视角展现技术从业者在时代转折点的选择,其议题涵盖 AI 浪潮下的机遇、互联网出海的实践启示、职场普遍存在的 35 岁年龄危机探讨、女性开发者的多元选择,以及程序员群体共同拥有的精神内核挖掘。


其中,AI 无疑是本年度最具热度的关键词,它既拓宽了开发者的能力边界又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


00:00 / 00:00
    1.0x
    • 3.0x
    • 2.5x
    • 2.0x
    • 1.5x
    • 1.25x
    • 1.0x
    • 0.75x
    • 0.5x
    网页全屏
    全屏
    00:00


    智能编程工具的普及促成了 “公民开发者” 群体的崛起,非技术背景人士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直接生成应用程序。Gartner 的报告预测,未来,大型企业的公民开发人员将是专业开发人员的四倍。正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言,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开发者,用创造力改变世界。


    与此同时,专业开发者正加速向模型优化等基础设施领域迁移。基础设施是指创建和部署 AI 驱动的应用程序和解决方案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包括数据存储和处理、机器学习框架、模型训练平台等组成部分。

    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表示,AI 基础设施正在取代传统的数据中心,成为“AI 工厂”,开发者需要理解这一底层变革。据《2025 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25 年春节后 AI 方向整体招聘量同比增长约 25%,其中 AI 基础设施相关岗位热度持续上升,AI 架构师跳槽薪资涨幅为 20%-30%。



    在《十字路口》第一集《AI 狂飙 先手上桌》中,硅基流动联合创始人杨攀说:“我刚刚进入 IT 行业的时候,我的母亲跟我说,选择进入这个行业,你所面对的是要终生学习。”


    每当有新的技术形态出现,无论编程语言、开发框架还是产品形态,他都会第一时间跟进实践,保持技术手感与认知更新。2024 年,借助智能编程工具,他完成 4-5 万行代码编写,大部分是之前没学过的语言。


    2025 年春节期间,DeepSeek 爆火出圈。 它不仅快速在多个行业落地,其开源属性更是吸引全球超百万开发者积极创作衍生项目,在多个开源社区掀起技术交流热潮。“我觉得所有的公司和业务都应该拥抱 AI。”杨攀愈发感受到 AI 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机遇:“先去体验 AI、实践 AI,才更有可能在下一个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 AI 技术重塑互联网行业,它对从业者核心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会一门语言或者具体的技能,可能都不再是那么强的核心竞争力,提出问题、找到问题我觉得是更重要的。” 暴裂果实创始人王登科的观点,道出了许多从业者的共同认知。


    作为一位连续创业者,王登科感慨,赶上 AI 浪潮的自己是幸运的:“从上个互联网时代开始,好的机会是非常少的,甚至从 2018 年、2019 年到 AI 来临之前的中间这几年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2024 年,王登科看到大模型在情绪价值方面的潜力,推出一款 AI 陪伴类产品独响 APP,当用户发布内容后,他喜欢的 AI 角色会不定时地、有思考地回应用户,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和 AI 继续保持沟通,构建起类似于朋友圈互动的沟通节奏,使长期、稳定的正向人机关系成为可能。


    曾有因心理问题产生轻生念头的用户,因为 AI 的回应,放弃了这个想法,重新回到生活里。“人和 AI 建立的关系可以是积极、正向且拥有强大力量的。” 王登科说道。 目前,该 APP 已积累 60 万用户,完成了锦秋基金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这背后更重要的变革则是:AI 浪潮不仅重塑了开发者的技术能力边界,还带来了丰富的商业机遇,超级个体、“小而美”的创业团队密集涌现,正改写着技术创业的传统格局。


    AI 改变了传统互联网时代“做大做强、融资上市”的标准化创业叙事。“创业变得更加多元,大型企业聚焦高价值普适场景,个人开发者则可填补个性化、垂直化需求空白。”王登科说:“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让之前不能实现的东西可以被实现出来,我觉得会让这个市场更加繁荣。”


    InfoQ《2024 年中国生成式 AI 开发者洞察》数据显示,中小型企业占据生成式 AI 研发团队的半壁江山,20 人以下的小规模团队已成为行业标配。


    在 AI 时代,技术不再是少数人的护城河,而是多数人的望远镜——它让更多人看见更多可能,让每一种小众需求都能找到自己的解法。AI 浪潮下开发者们的探索与突破,既是当下技术变革的生动注脚,也与互联网发展 30 年来的浪潮一脉相承。

    行业浮沉:开发者一次次经过“十字路口”


    在中国互联网三次变革浪潮中,软件开发行业在持续演进,程序员也在时代的洪流中走过“十字路口”,在冲突与抉择中不断成长:

    1. PC 互联网鼎盛期(1994 年—2009 年):技术人才的黄金时代


    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国通过 64K 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成为全球第 77 个成员。那时,搜狐、新浪、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刚刚建立,把新闻、论坛、邮箱带进了千家万户,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腾讯刚刚成立,人们逐渐适应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方式向线上转移。


    此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商业是尚处于萌芽阶段,充满无限可能,互联网行业对开发者的需求与日俱增。

    2007 年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未来 5 年我国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 60—100 万人,而当时符合要求的人才不足 20 万,企业更看重人才的实践能力,而非学历。



    自媒体博主技术胖(胜洪宇) 并非计算机类专业科班出身,2005 年开始自学编程,2007 年找工作时,仅制作一个静态的乔丹主题个人网页,便进入一家初创电商公司。公司随之进入高速增长期,完成了从中小型初创公司到规模化企业的跨越。


    类似的案例在当时并不少见,许多掌握基础编程语言的开发者,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迎来快速发展。

    技术人才稀缺与行业扩张的共振,让这一时期成为开发者的 “黄金年代”—— 他们积极探索,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埋下了伏笔。

    2. 移动互联网爆发期(2010 年—2019 年):技术转向与用户体验革命


    2010 年前后,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用户行为从 PC 端向移动端迁移,此时行业逻辑已从“搭建系统”转向“适配场景”。微信的即时通讯、滴滴的在线打车等产品,不仅需要实现基础功能,更需解决 “毫秒级响应” 等体验问题。开发者角色从“技术搭建者”进化为“体验优化者”,快速学习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这种 “快速适配” 的需求在滴滴出行早期开发中尤为突出。2014 年网约车补贴大战期间,为应对日均百万级的订单峰值,技术团队需迅速完成服务器扩容、订单匹配算法优化、地图接口适配等多维度调整。

    互联网大厂人才争夺战随之白热化。2017 年,阿里巴巴公司员工 5.01 万人,而 2019 年员工总人数激增一倍,达到 10.2 万人。同年,腾讯研发人员突破 4 万人,占比达 66%。



    融云 IM 研发负责人李宏博曾在 2017 年见证过互联网公司抢人盛况:“每当一家外企研发中心撤了,不出一个小时,各个互联网公司的 HR 就挂着横幅去抢人,不需要复杂的面试流程,拿着工牌就能谈薪。”

    李宏博的职业轨迹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浪潮高度契合。2011 年他加入飞信时,正值国内融合通信技术萌芽期,他白天深耕行业规范解读,夜晚伏案代码开发,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虽充满挑战,却为其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功底。2017 年转战融云后,伴随社交泛娱乐应用需求的爆发,他快速迭代技术能力,以满足市场对即时通讯的高并发和场景化要求,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一线研发到管理岗的转型。


    转型也成为黄金时代进入职场的程序员必须面对的命题,《十字路口》专门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请大家关注后续内容。

    3. 存量时代的转型困境与破局:对抗焦虑的多元路径


    2019 年后,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流量红利见顶,AI 的出现给初级技术岗带来冲击,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35 岁危机等问题更加凸显。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85% 的求职者认为存在 35 岁求职门槛,互联网行业是“35 岁危机”的重灾区,但开发者们坚持用多元的选择对抗焦虑。



    40 岁那年,技术胖被裁员了。


    他曾主导所在企业的低代码平台项目,其核心功能的准确率达 80%-90%。该平台在内部试用后,因显著提升开发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企业最终裁撤了包括他在内的整个团队。离开职场后,技术胖选择回归农村生活,并开始尝试用自媒体重启人生。


    其实,“35 岁危机”已经是社会普遍议题,从两会提案到各类媒体都在讨论。《十字路口》记录下不同程序员直面年龄危机的故事,或许能为你带来启发。


    从 PC 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发式增长到存量时代多元化的突围路径,中国互联网的三次浪潮,本质上是开发者与技术、行业、自我对话方式的持续进化。当他们敲下第一行 “Hello World” 时,或许未曾想到,这场对话的终极命题不是 “如何写好代码”,而是 “如何在变化中始终保持创造力”。

    开发者生态的 AI 进化:从代码伙伴到智能协同者


    不难发现,互联网与软件开发行业的迭代节奏有着鲜明的十年周期 —— 每隔约十年,就会迎来一次足以重塑行业格局的重大变革。


    而在 2025 年这个节点,我们既迎来了 AI Agent 的元年,见证全新技术浪潮的启幕;也恰逢《十字路口》纪录片联合出品方融云成立十周年。


    这十年,融云恰好横跨移动互联网向 AI 时代的转型过渡期,技术浪潮的每一次转向,都牵动着开发者群体的进化轨迹。


    融云发起于开发者,也始终服务于开发者,因此将目光投向开发者的真实故事:从不同领域开发者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到时代浪潮中群体最本真的情绪与状态,再到时代转型节点上个体的选择与坚守。这些片段共同构成了时代浪潮的缩影,而融云始终致敬的,正是那份随时代不断生长的程序员精神。


    当开发者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调整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时,服务他们的生态也在同步生长,向智能化演进。

    在移动互联网爆发期,市场普遍聚焦于系统的稳定性与基础功能的完整性,能否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传递是核心考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加速,开发者的需求重心逐渐向智能化迁移。


    这种转变背后有两个清晰的驱动因素:一方面,“公民开发者”群体不断扩大使得低代码 / 无代码产品不断增加,秒哒、扣子空间等零代码工具受到公民开发者的欢迎;另一方面,用户对 AI 的实用需求持续攀升,毕马威的调研显示,全球五成以上员工主动选择用 AI 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从智能客服到自动化办公,开发者需围绕这些场景构建智能化通信能力。


    融云的发展方向正在从信息传输转向智能互动。2015 年前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催生大量 APP 开发需求,融云随即推出多款 SDK 产品,用标准化接口让开发者无需从零搭建通信模块,几行代码即可集成单聊、群聊、聊天室、音视频通话等功能 —— 这就像给赶路的开发者递上 “现成的轮子”,让他们把精力聚焦在核心业务上。


    当 AI 浪潮让“公民开发者”成为大势所趋,开发者对服务生态的完整性和便捷度要求将显著提升。而融云作为通信云服务商,在 AI 时代拥有独特的生态位——正在由通信管道升级为沉浸式 AI 交互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


    融云推出 AICP(智能通信平台),以通信能力为中枢,深度融合大模型、多模态交互与场景化智能体,满足 AI 时代开发者和企业对拟人化人机交互的通信需求。


    开发者可以通过融云大模型 API 平台,一键调用 50 + 主流大模型的文本、图像、视频生成能力,无需自建模型。同时,融云推出了 AI 机器人、AI 智能回复助手、智能翻译等产品,可内置或无缝嵌入 IM 产品和业务流中,更好地发挥对话上下文的价值,“感知”用户情绪提供拟人化对话服务,强化沉浸感,提升不同场景沟通效率。


    这些能力,本质上是把复杂的 AI 技术封装成 “易用的工具”,让每个创意都能被高效地 “传递给世界”。


    融云的十年,恰好是互联网发展历程的微观缩影,它把“将消息 100% 送达用户”的朴素诉求,一步步演进为“让对话被智能理解”的交互体验。它的进化轨迹里,藏着开发者需求的变迁,更藏着技术革命中 “人的价值”—— 无论工具如何迭代,真正推动世界向前的,始终是那些敢于用代码、用创意、用坚持与时代对话的人。


    就在本月,融云将带来一场 {A}IM 产品发布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


    结语


    从 PC 时代的 “Hello World” 到 AI 时代的自然语言编程,从专业开发者的代码战场到“公民开发者”的创意乐园,时代在变,开发者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在变,不变的是他们对探索的热忱与对生活的勇气。


    或许你正站在时代和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妨关注正在持续更新的《十字路口》系列纪录片。我们邀请你一同走进这些故事,在他人的探索中汲取勇敢前行的动力,致敬那些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突破、始终给予我们力量的创造者。

    2025-08-12 17:014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手把手教你实现自定义Spring Boot的 Starter

    root

    Java spring 程序员 Spring Boot starte

    原创 | 使用JPA实现DDD持久化-O与R:两个世界

    编程道与术

    Java hibernate DDD JDBC jpa

    学编程没人带?推荐10个免费学编程的最佳网站给你

    代码制造者

    学习 编程 编译器、程序语言、CPU 编程网站

    多线程 & 并发架构

    石刻掌纹

    iOS身份证号码识别

    高丰

    区块链标准化很重要吗?

    CECBC

    区块链 区块链规范

    架构师第九周作业

    傻傻的帅

    架构师 课程作业

    BIGO 实时计算平台建设实践

    Apache Flink

    flink BIGO

    设计模式

    张明森

    redis-port支持前缀迁移

    心平气和

    redis redis-port

    阿里云小程序云发布小程序跨平台开发框架,助力开发者一次开发,多端运行

    移动研发平台EMAS

    简述 JVM 垃圾回收原理

    一叶知秋

    全国首个市场监管区块链电子取证平台正式上线

    CECBC

    区块链

    汇付天下与阿里云合作打造企业级移动中台,运营效率提升100%

    移动研发平台EMAS

    击破技术枷锁与认知迷雾 百度四大杀手锏开启新基建AI风暴

    脑极体

    LeetCode题解:70. 爬楼梯,DP遍历,变量缓存结果,JavaScript,详细注释

    Lee Chen

    大前端 LeetCode

    Java字符串拼接,去首尾, 判空, 类型转换

    狸猫换太子

    Java 类型推断 字符串

    相聚“云”课堂,智微智能“双师课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DT极客

    数据库系统设计概述

    码哥字节

    数据库 redis mongodb elasticsearch 数据库设计

    第九周作业

    方堃

    阿里云 EMAS HTTPDNS 联合函数计算重磅推出 SDNS 服务,三大能力获得突破

    移动研发平台EMAS

    无接触,云办公!5天完成手机淘宝新版本迭代,揭秘阿里工程师协同研发“神器”

    移动研发平台EMAS

    阿里云移动研发平台 EMAS 助力银行业打造测试中台,提升发版效能

    移动研发平台EMAS

    week 9 作业

    Geek_2e7dd7

    ARTS-WEEK9

    一周思进

    两万字长文50+张趣图带你领悟网络编程的内功心法

    帅旋

    网络协议 TCP/IP

    厦门航空牵手阿里云打造航空业移动研发中台,研发效率提升50%

    移动研发平台EMAS

    LG的“卷轴”柔性屏,技术可期,前景未卜?

    脑极体

    分布式环境下,我想要一致性

    架构师修行之路

    分布式 分布式系统 架构师 CAP

    100% 展示 MySQL 语句执行的神器-Optimizer Trace

    程序员历小冰

    MySQL

    week 9 学习总结

    Geek_2e7dd7

    2025年最戳心的纪录片:程序员的变与不变,太真实了_芯片&算力_朱红羽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