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Uber 的底层存储从 Postgres 换成 MySQL 之后

2016 年 8 月 04 日

Uber的底层存储从Postgres换成MySQL之后

最近,Uber 软件工程师 Evan Klitzke 写了一篇文章介绍系统的底层存储由 Postgres 换成 MySQL 的原因。

背景

早期的 Uber 后台软件由 Python 写成,数据存储使用 Postgres。后期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后台架构也变化巨大,演进成了微服务加数据平台。数据存储也由 Postgres 变成了 Schemaless ——Uber 自主研发的以 MySQL 做为底层的高可用数据库。Uber 的数据库主要存储的是 Trip 数据,就是一个叫车订单从下单起,到上车、下车、付费等的全过程跟踪及处理。从 2014 年初起,由于业务增长迅猛,Uber 的原有基础架构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业务。改进的项目花了将近一年时间。

对于新的数据库存储系统,Uber 的主要关键需求是:

  1. 要有能力通过增加服务器而线性地增加容量。增加服务器不但要增加可用的硬盘容量,还要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
  2. 需要有写缓冲能力,万一持久化到数据库失败时,仍可以稍后重试。
  3. 需要通知下游依赖关系的方式,数据变更要能无损的通知出去。
  4. 需要二级索引。
  5. 系统要足够健壮,可以支持 7*24 服务。

在调查对比了 Cassandra、Riak 和 MongoDB 等等之后,Uber 技术团队没有发现能完全满足需求的现成解决方案。而再考虑到数据可靠性、对技术的把握能力等因素,他们决定自己开发一套数据库管理系统——Schemaless,一个键值型存储库,可以存放 JSON 数据而无需严格的模式验证,是完全的无模式风格。用 MySQL 作底层存储,其中只有顺序写入,在 MySQL 主库故障时支持写入缓冲。并有一个数据变更通知的发布 - 订阅功能(命名为 trigger),支持数据的全局索引。

Schemaless 项目技术负责人 Jakob Thomsen认为

Schemaless 的强大与简单更多是因为我们在存储节点中使用了 MySQL。Schemaless 本身是在 MySQL 之上相对较薄的一层,负责将路由请求发送给正确的数据库。借助于 MySQL 第二索引及 InnoDB 的 BufferPool,Schemaless 的查询性能很高。

在 Evan Klitzke 的文章中,他是从 Postgres 与 Innodb 的底层存储机制对比开始的,后面提到了他们碰到的若干 Postgres 问题:

  • 写入效率不高
  • 数据主从复制效率不高
  • 表损坏问题
  • 从库上的 MVCC 支持问题
  • 难于升级到新版本

在 Postgres 的底层设计中,它的行数据是不可修改的,每个不可修改的行都叫做“元组”,每个唯一的元组都由一个唯一的 ctid 标志,ctid 也就实际指出了这个元组在磁盘上的物理偏移量。这样对于一行修改过的数据来说,就会对应着在物理上有多个元组。表是有索引的,主键索引和第二索引都以 B 树组织,都直接指向 ctid。

除了 ctid 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字段 prev,它的默认值为 null,但对于有数据修改的记录,新的元组里面的 prev 字段里存储的就是旧元组的 ctid 值。

与 Postgres 相对应的是,MySQL 的 InnoDB 引擎主键索引和第二也都以 B 树组织,但是索引指向的是主键,而主键才真正指向数据记录。而且,InnoDB 的数据是可以修改的。两者实现 MVCC 的机制不同,MySQL 依靠 UNDO 空间中的回滚段,而不是象Postgres 依靠在数据表空间对同一条数据保持多份。

Postgres 和 InnoDB 都通过 WAL (Write Ahead Log)来保证数据可以在数据库上安全写入,但对于主从库的数据复制实现原理并不同。Postgres 会直接把 WAL 发送到从库上,让从库也执行 WAL 来复制数据。而 MySQL 则是发送 Binlog,在从库上应用 Binlog。

由此,再来看看 Uber 对于 Postgres 有哪些不满意:

写放大

一般来说大家介意写放大的问题是由于对SSD 磁盘的使用。SSD 磁盘是有寿命的,它的写入次数是有限的(虽然数字很大)。这样如果应用层只是想写入少量数据而已,但数据落入磁盘时却变大了许多倍,那大家就会比较介意了。比如你只是想写入1K 的数据,可是最终却有10K 数据落盘。

Postgres 的写放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有索引的表进行数据更新上。因为 Postgres 的索引都是指向元组的 ctid,而元组又是不可更新的,所以当你更新一条记录时,它会创建一个新的元组存入磁盘,并且要针对所有的索引,为每个索引都创建一条新记录来指向新的元组,不管你更改的字段和这个索引有没有关系。这样对于 WAL 来说,Postgres 更改一条记录操作会写入新的完整记录,再加上多条索引记录。

作者注:不过 MySQL 的 InnoDB 其实也是有写放大问题的。InnoDB 是以数据页的形式组织数据的,Linux 上默认数据页的大小是 16K。这样当你更改了一条记录时,最终会把这条记录所在的数据页整页刷回磁盘,设想一下你可能只是改了一个小字段,也许只有 4 个字节,可是最终却会导致 16K 字节的写入。

另外,Postgres 的这个设计也是有其好处的,它的第二索引直接指向元组的 ctid,这样在读取数据时效率就非常高。相对应地,通过 MySQL 的第二索引去读数据会经历“第二索引——主键——数据”的过程,MySQL 的读效率不如 Postgres。这是一个经典的读写性能权衡问题,在此 Evan 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体会他们的业务特征。

主从复制

Postgres 的写放大问题最终也反应在了主从复制的日志传输上,变成了流量放大问题。Postgres 的主从复制传输的是 WAL 日志,所以对于一条数据更新来说,它要传输新的数据,还要传输这张表上每一条索引修改的日志。这样的流量放大在同一机房内还稍可接受,但对于跨机房的情况,传输速度和价格等问题让 Uber 产生了顾虑。Uber 是有跨机房从库的,一方面是容灾,另一方面是 WAL 的备份,以备有时需要靠它来搭建新的从库。

MySQL 的确没有引起流量放大。MySQL 的主从复制依靠的是 Binlog,它只是记录这条数据的修改,而不在乎这张表上到底有多少索引,所以可以认为与 Postgres 相比,它的 Binlog 是一种对数据修改的“逻辑”描述。MySQL 从库上应用 Binlog 日志时,如果有第二索引涉及了改动的字段,那就更新第二索引,否则第二索引压根不需要修改。而且,MySQL 有三种不同的 Binlog 格式,包含了不同数量的信息来供使用者选择:

  • Statement:只传输 DML 的 SQL 语句,如:UPDATE users SET birth_year=770 WHERE id = 4。这种模式日志量最小,但在某些场景下和对某些字段来说容易出错。
  • Row:对于更改了的数据,会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所有字段值都打印在 Binlog 中。这种模式日志量最大,但也最严谨,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转向这种日志格式。很多日志解析工具更是只工作在这种模式下。
  • Mixed:上面两种的结合体,MySQL 会根据不同的语句来自行判断。这种模式日志量居中。

数据损坏

Uber 使用 Postgres 9.2 时曾经因为一个 BUG 导致了很大的故障。当时由于硬件升级的原因他们做了主从切换,结果就引发了这个 BUG 导致各个从库的数据全都乱掉了,而且还没有办法判断哪个从库的哪些数据是正确的或者乱的。最终他们确认了新的主库上的数据全部正确后,用新主库的数据把所有从库数据全覆盖了一遍,才算过了这一关。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最后用的版本仍是 Postgres 9.2,原因之一是不想再去踩别的版本的坑了。

作者注:以这个作为抛弃 Postgres 的理由就太容易引起争议、令人质疑 Uber 技术团队的技术水平了。在社区的口碑中,Postgres 的稳定性恰恰是高于 MySQL 的,如果因为害怕碰上 Postgres 的 BUG 而转用 MySQL,那……我们只好祝福 Uber 了。

从库上的 MVCC 支持不好

Postgres 的从库上并没有真正的 MVCC,它的数据表空间、表空间文件内容和主库是完全一样的,在从库上就是依次应用 WAL。可如果从库上有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事务的话,它就会挡住 WAL 的应用,从而导致看起来主从同步延迟很大。Postgres 实现了一个机制,如果某个业务程序的事务挡住同步线程太久的话,就直接将那个事务杀掉。所以如果在从库上有一些比较大的事务在运行的话,你可能就会经常看见莫名其妙的主从同步就延迟了,也会看见自己的操作运行了一段时间就不知被谁杀掉了。并不是每个程序员都很熟悉数据库的底层工作机制,所以这些现象会让大家觉得很诡异。

作者注:这一点的确是的。相比来说对于这个 Postgres 的复制过程,MySQL 的主从复制并不会杀死从库上的事务。

Postgres 数据库的升级

Postgres 的数据复制是物理级的,主从数据文件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支持不同版本之间的主从复制,比如主库使用 9.2 从库使用 9.3,或者相反,等等。Uber 最初使用的是 Postgres 9.1,他们成功的升级成了 9.2,但升级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再加上后来业务爆发式增长,让他们再也没能安排下一次升级。而且 Postgres 直到 9.4 之后才有了工具 pglogical 来帮助减少升级耗时,可是 pglogical 又不在 Postgres 主分支里,让使用旧版本的人无所适从。

作者注:有消息 Postgres 的 WAL 日志也将变成逻辑型了,在这样的功能推出之后,就可以支持不同版本间的数据复制了。

MySQL 的其他优点

除了上文所述的几点,MySQL 还有几个其他 Postgres 不具备的优点:

  1. BufferPool :虽然 Postgres 在内部有比较小的缓存,但和现在动辄几百 G 的服务器内存比起来,它的缓存还是太小,对硬件利用率太低了。InnoDB 则有 BufferPool,可以同时用于写缓冲和读缓存,用 LRU 管理,大小可配,这样就把硬件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了。
  2. 连接管理:MySQL 的连接管理是每个连接一个线程,每个线程消耗的资源都很有限,所以 MySQL 可以轻松支持 10000 个以上的连接。可是 Postgres 是每个连接一个进程的,进程之间通信和共享资源复杂,消耗资源严重,而且对多连接支持不好。Uber 的业务已经需要极大的增加数据库连接数,Postgres 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Evan Klitzke 总结说:

在初期 Postgres 还是工作得很好的,但业务扩展时我们就碰上了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我们还是在用着一些 Postgres 数据库,但是主要的数据已经挪到了 Schemaless 上,有些特别的业务也用了 Cassandra 等 NoSQL 数据库。我们现在用 MySQL 用得很好,我们也会写更多的博客来分享更多关于 MySQL 在 Uber 的使用内容。

社区反馈

也许是 Evan 的文章标题起得太大( WHY UBER ENGINEERING SWITCHED FROM POSTGRES TO MYSQL ),有标题党之嫌,而且是写出来的内容并不能让大家信服 Postgres 到底是怎样不能满足 Uber 的需要。 HackerNews 上的 Postgres 拥护者们给了他尽情的回应:

  • 为什么用 MySQL 而不是 Percona 或 MariaDB?Percona 有更多的参数可调。
  • 如果 Postgres 的一些底层存储设计特性就可以导致 Uber 设计团队轻率的转向 MySQL 的话,那只能说明他们技术团队水平太差了,对技术钻研太肤浅了。
  • 所谓 Postgres 的缺点在某些用户眼里看起来恰恰是比 MySQL 强的优点所在。
  • 碰到了几个 BUG 就吓得不敢再用了?MySQL 照样很多 BUG,到时候可怎么办?
  • 文中提到的问题是在大量数据的情况下才出现的,MySQL 照样会有问题。
  • 为什么不考虑 CitusDB、RethinkDB 等?
  • 让我们等着看 Uber 的下一篇文章吧:《当我们从 Postgres 转到了 MySQL 之后,为什么又从 MySQL 转向了 Postgres》。

诚然,Schemaless 只是将 MySQL 用于数据存储,存的内容是简单的“键 - 值”对模型,虽然也用到了第二索引,可是这些并不是放弃 Postgres 的充分理由。说到写放大和流量放大,这些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应该对如日中天的 Uber 产生困挠。也许在确定了由单机版的 Postgres 换成分布式的 Schemaless 这样的方向之后,再选择底层存储时,反正之前使用 Postgres 的经历也不愉快,加上流量问题,就索性换成 MySQL?让我们期待 Uber 技术团队后续的文章能帮我们完全理解他们的想法吧!


感谢魏星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2016 年 8 月 04 日 17:508141
用户头像

发布了 152 篇内容, 共 58.1 次阅读, 收获喜欢 52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InfoQ 极客传媒开发者生态共创计划线上发布会

InfoQ 极客传媒开发者生态共创计划线上发布会

Uber的底层存储从Postgres换成MySQL之后-Inf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