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在金融场景是如何落地的?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一周年:技术建设到底进展如何?

  • 2019-09-26
  • 本文字数:6940 字

    阅读完需:约 23 分钟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一周年:技术建设到底进展如何?

9 月 30 日是腾讯组织架构调整一周年的日子。马化腾曾把这次调整比作一次面对未来的进化,迈向下一个 20 年的主动革新与升级迭代。如果要对过去一年发生的巨大变革做一次答辩,腾讯会如何破题?亲历其中的参与者们,又是怎样看待这方方面面的变化?InfoQ 深入腾讯采访了三天,希望向读者朋友讲述一些背后的故事。

亲历者讲述 365 天

陈华山是腾讯最早拥抱组织架构调整的人之一,他从 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调整到后来的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是去年 6 月份的事儿,这个时间节点比腾讯去年正式官宣的 9·30 组织架构调整还早了 3 个月。


听到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去“打”的太凶了?


陈华山的这个反应源自他所在部门的业务:人脸识别。


当时公司有 4 个部门同时在做人脸识别产品,除我所在的互联网 + 合作部外,还有云产品部、SNG(社交网络事业群)运营部、微信开放平台部。


腾讯在文化上有着浓厚的开放氛围,在攻城拔寨的 ToC 领域,“内部赛马”确实优势明显,但是做 ToB 业务,会让客户很迷惑:你们多个部门的人都来找我,我应付不过来。


InfoQ 记者甚至听腾讯同学讲了这么一件事儿:“某个客户接到腾讯多个团队对同一个项目的报价,客户选了报价最高的方案,结果在内部被审计了。一查,虽然是同一个产品,但是不同团队搭配的方案和服务不一样,所以价格有差异。”


除了会让客户迷惑,“内部赛马”还有一个反映在研发层面的问题:每个部门根据业务特性都会造一套自己的轮子,而这些轮子彼此之间没渠道可以复用。部门之间壁垒森严,好的工具既然不会有其他团队来用,也就不存在拥抱开源的土壤。


知乎上批评腾讯技术建设落后的帖子我也看了,坦白说对这样的批评我们完全能够接受,我们内网论坛上吐槽得更加直接、尖锐。


对于 9·30 组织架构调整,陈华山认为很自然,只是没想到后来的动静会这么大…

架构调整一周年答辩

大型企业的组织变革和中台建设,绝对是一个难题,需要很大的魄力和智慧,也需要找到适合的演进节奏和建设次序,估计也必然会遇到不少的阵痛,如部门短期利益冲突、部门团队的安全感、经验不足的损伤等。我想,这里最关键还是两点,一方面是取决于高层管理团队的自上而下的决心和意志;另一方面,就是公司的各产品和技术团队的文化和胸怀。——腾讯前 CTO 张志东

过去一年,如履薄冰

距离 9·30 一周年还有 5 天,在深圳深南大道 10000 号的腾讯大厦顶楼 37 层,CSIG 的掌门人,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接受 InfoQ 采访的时候如此概括他过去的一年:“我心情挺好的,但是也如履薄冰。”



在以前,如果让你对腾讯公司下一个定义,会是什么?可能会是社交公司、游戏公司,却未必会是一家 ToB 的公司。成立 CSIG 可视作腾讯向 B 端、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发力的开始,不仅要直接去挣政府和行业客户的钱,还要通过 B 端生意去打通 C 端业务。CSIG 责任重大,汤道生形容自己这一年如履薄冰也很正常。


“ToB 业务要对每个行业都有更深刻的理解,但其实每个行业的水都还挺深的。”


他这句话的背后,可以理解为腾讯在做 ToB 生意的时候不太懂“套路”。举另外一个腾讯同学告诉记者的例子:


不久前,某云项目出了一个故障,多台服务器受到影响。其他友商都是一大拨人在客户那里,而腾讯在现场只有 2 个人。虽然事后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最好的——在后方几十名技术人员多日连夜奋战的支持下,帮客户把 100% 的数据都恢复了,但是这个客户对于我们只有 2 人在现场很有意见,觉得对他们不够重视。


这样的行事风格,很腾讯。毕竟在做 ToC 业务的时候,几个人的小团队坐在家里就能搞定大生意,人人都是 CEO。


而做 ToB 生意,传统客户考虑多、顾虑多、观念相对保守,另外决策周期也长。懂套路、耐得住性子确实是摆在 CSIG 面前的挑战。


不过汤道生有他自己的方法。


在智慧产业上,腾讯可以先从可以发挥 C 端优势的行业入手,比如零售、教育、交通,这些都可以利用腾讯 C 端的能力。我们可以跟微信生态合作:微信搭台,我来打工。


另外,ToB 领域还需要”放长线钓大鱼“。


CSIG 一些处于早期培育阶段的业务,主打的是长远布局,甚至暂时没有具体的数字考核指标。

CSIG:我很好,还可以更好

对于 CSIG 很多人,他们爱把自己称为“腾讯内部的创业部门”,对于创业部门来说,CSIG 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一样多。在腾讯云副总裁王慧星看来:


CSIG 是既得利益者吗?我不觉得。以前腾讯的人出去了是甲方,现在是乙丙丁,唯独不是甲。如果非要说是既得利益,那也是蹭到了行业变革的红利。



尽管如此,王慧星认为:


虽然距离智慧产业的最终目标,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从成长角度来看,在组织架构变化、业务产品团队的整合上,我们认为还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王慧星特别提到了一个中国人保 PICC 的案例。中国人保的业务属性中,既有金融属性,又有营销属性、理赔定损属性,需求比较复杂。腾讯云通过与微信合作,打通了微信支付,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从上层的关系到下层的产品,到基础设施再到技术中台,全部交给腾讯云的 Team 来做。这成为腾讯在传统保险机构领域的首个大型客户,也取得了保险领域的标杆效应。


CSIG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在金融、出行、工业、安全等领域多点开花,在政务领域发布了“WeCity 未来城市”数字政府解决方案,拿下了长沙、武汉的数字产业总部,金融领域拿下了五大行中的四家大客户,在泛互联网行业更是捷报频频。


有好就有坏,批评腾讯的言论有很多,没有 ToB 基因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在 CSIGer 看来,基因论其实是第一反应:在过去,腾讯的第一反应是用户怎么看。但现在,腾讯要想的是:客户的客户怎么看。王慧星举了一个例子:


我们最近刚失败了一个央企项目。在这个项目之初,团队其实并不了解客户的业务逻辑,也不知道他们的痛点是什么。产品团队在前期做了很久的调研,研发人员深入参与制定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但最终在投标阶段失败了。做 B 端客户就会有这样的问题,是否能够理解客户,了解企业的需求?能否帮助你的 B 端客户,服务好他的客户?


过去一年,CSIG 做得很好,但可以更好。

产业互联网:起风了,让风再吹会儿

腾讯从来不是一家善于炒概念的公司,但整个 2019 年,腾讯提得最多的词就是“产业互联网”。事实上,腾讯成立 CSIG,很大原因正是因为产业互联网浪潮的来临。


在消费互联网的上半场,腾讯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缩影。在腾讯成立至今的 20 多年时间里,中国网民人数从百万人增加到 11 亿人。腾讯公司也从几百 K 文件大小的 OICQ 起步,成长为拥有 10 亿级别月活产品、市值一度破 3 万亿的巨型企业。


9·30 调整之时,背景正是腾讯股价下跌的关头。当消费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刺刀见红的厮杀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开辟一个新的赛道自然顺理成章。


不过从媒体的视角看,产业互联网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但在参与者们看来,则不然。王慧星认为:


产业互联网是不以一家厂商的意志为转移的,产业互联网背后是广泛的群体,涵盖金融、出行、医疗、工业等方方面面,这个行业要的是持续和稳健,既不会像消费互联网那么多爆点,传统公司也没有太多的 PR 诉求。


王慧星在采访中表示:机会与挑战一样多,产业互联网是一条新赛道,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


其实挑战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企业级服务不可能没有挑战,没挑战就说明你的业务进入平缓期了。在业务高速发展中,企业级业务的规模越大,多个维度迸发的挑战也会越大。


产业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其背后承载的行业其实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为什么以前没有火起来?王慧星举了个谷歌的例子:


谷歌起初做了一个工具,很超前,结果没人用,最后死掉了。过了几年后,AWS 做了个类似的服务,火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时机很重要,布局很重要,对的事情如果出现在错误的时间节点,最后也很难成功。


除了时机外,还要吃透本质,腾讯显然有备而来。在汤道生看来,不是把 IT 用在某个行业就叫产业互联网了,而是要把不同产业巧妙联动起来,腾讯一直以来服务 C 端的优势就能派上大用场。


产业互联网起风了,那就让风再吹会儿。

技术委员会,落地进行时

今年 1 月,腾讯正式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由 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负责人卢山、CSIG 负责人汤道生牵头,推进腾讯内部的自研上云与开源协同。过去一年内外部对腾讯技术建设的批评与建议,都将由这个组织架构层面成立的委员会去自上而下地解决。


自研上云、开源协同本质上都是开放和协作,开源协同主要解决研发上的问题,自研上云则更聚焦于运营侧的效率提升。自研上云的云原生标准需要开源协同的团队去制定,开源协同也需要通过自研上云实现。甚至某种程度上,自研上云就是腾讯公司最大的开源协同项目。

自研上云

目前各个业务线“一拥而上”的快速上云节奏,对整个云资源、云服务、云架构带来大量的挑战,团队小伙伴经常凌晨才回家。


肖世广在面对记者时,带着笑意说出了上面这句略显苦涩的话。


肖世广是腾讯自研上云的主要负责人,自研上云也是 CSIG 牵头的业务。他称自研上云团队属于“云原生上云团队”,这个团队目前一共只有不到二十号人,另外加上若干外部业务线的同事,组成了一个半虚拟半实体的团队。团队的主体其实就是肖世广过去带的 QQ 技术团队,他们的目标非常宏大而艰巨:让腾讯内部业务架构适配云的架构、云改造适应海量自研业务的场景,也就是拥抱公有云的标准,业务和云的适配过程,腾讯所有核心业务全量上云。


QQ 是一个很典型的上云案例。QQ 有 20 年的历史,经历过 2G、2.5G、3G、4G 时代,未来还会适配 5G,历史技术包袱非常大。所以 QQ 在技术架构、云的架构方面相较于微信来说,适配难度更大,但成功上云后对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会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肖世广坦言,自研上云的压力很大,每天下班很晚,包括周末都会经常需要加班。


这个团队理想的规模应该在 40-60 人左右,使用云原生技术服务腾讯集团内部业务,目前团队人少,只能哪里有火哪里灭。团队也在逐步扩张,纵向来闭环各个 BG 业务,横向来梳理上云流程和能力建设,不断来优化和提升自身能力,来支持好自研上云。


在肖世广看来,自研上云的压力除了对开发团队的规模化要求以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压力。


“腾讯一直以来各个业务线的技术自成体系,但自研上云这个决定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推进自研上云不仅对原团队带来额外工作量,同样也会对业务线团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打扰。但比较幸运的是各个 BG 团队都比较配合自研上云这个工作。”


“通过自研上云,拥抱云原生的容器平台,对其他团队来说,意味着要把自己的底交出来,因为各个业务线都有自己的平台,我交给你了,就等于把半条命交出去了。你能做好吗? ”


“我们正在云原生的容器平台上,做各个业务线的应用特性适配改造。构建出容器平台的通用能力,针对各个业务场景的需要,业务线和平台方一起共建,更好的使用容器平台的能力。这是能力开放、共建的体现。”


自研上云 8 个月来,肖世广带着上云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整体上达到了预期,今年年底 QQ、Qzone 将全部完成上云;微信和王者荣耀等已经灰度上云。计划今明年,腾讯的所有核心自研业务都将全量上云,云将成为腾讯主流架构。


另外肖世广还透露:


腾讯自研业务在使用部分云服务规模上已经超过了腾讯的公有云,随着自研上云的逐步推进,自研业务使用公有云规模在云的占比在快速提高。


提及未来,肖世广表示:


未来自研上云会根据行业划分,包括社交通信、教育、金融、游戏、办公场景、交通、医疗等,针对不同行业场景打造自研业务全量上云标杆,也希望把这些能力带到公有云,对每个全量上云的行业场景输出行业解决方案,在上云过程中会兼并梳理自研业务场景已经具备成熟的 IaaS、PaaS 和 SaaS 能力和经验,孵化出新的云产品服务, 做到腾讯公有云的底层能力中去,支持自研业务融入云原生的生态,丰富公有云 IaaS、PaaS 和 SaaS 的场景,以公有云的方式开放给 B 端企业,用共建的方式推动业务上云。


对于自研上云业务的推进时间表,汤道生表示:“原来给了 2 年时间,但是现在可能会延长到 3 年。主要是因为有很多新需求都会搬到云上,而内部的安全防护体系,自研上云与办公网络、研发网络、生产网络的联动,也都需要完善。”


腾讯做事儿不是运动式、一窝蜂的。

开源协同

全腾讯 2 万多名研发人员都是开源协同的一份子,开源协同团队在其中扮演的更多是协调、运营、文化建设的角色。


开源协同负责人郑亚峰向 InfoQ 记者介绍,腾讯内部目前有超过 50 个协同项目、8000 多个开源项目,其中协同项目一半自上而下推进,另外一半则由开发人员主动推动。k8s、腾讯 CI、大数据(天穹)、接入服务、视频播放器、图计算等已成为第一批正在推进的重点技术协同项目。


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腾讯的技术能力可以称得上可圈可点,尤其是在 IM 即时通讯领域,腾讯更是领先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对腾讯的技术能力的认可混入了质疑的声音。


在腾讯内网论坛上,也曾经集中爆发过一阵对于腾讯技术建设的争论和探讨。腾讯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TEG 总裁)卢山、腾讯副总裁姚星等高层直面开发人员的批评,主动在腾讯内部技术社区码客和乐问上回应质疑,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逐一将开发人员反馈的问题推进解决和妥善处理。


腾讯的技术过去存在部门墙、造轮子等现象,开放代码是腾讯决心技术变革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开源的目的是减少“重复造轮子”,协同的目标是“去中心化”,保持快速的响应。


开发人员对开源天然是亲近的,码客社区上一位开发人员在讨论开源协同时留言:“程序员内心都有一颗开源的心,去掉枷锁就是开源。至于标准、规范,自然生长就会有结果,现有的优秀项目就是那盏明灯。”这反映了大部分腾讯开发人员对于开源协同的态度。


自上而下的调整,需要正视和解决“KPI 项目”倾向。卢山多次在内部表示:“我们需要静下来心来去沉淀,像个小团队一样每天坐在一起,聊聊技术、好的想法,走向协同。”据 InfoQ 记者了解,开源协同项目组通过推进“开源、协同,云上生长”的“新代码文化”升级、打造内部聚焦技术交流和讨论的“码客”社区、建设呈现腾讯技术地图全貌的“技术图谱”、组织围绕技术激烈探讨的“吐槽大会”等,从“软件”和“硬件”各个方面,做好传递与协调沟通的工作。


开源协同项目腾讯 CI 项目负责人、蓝鲸产品中心总监党受辉向记者谈及新代码文化倡导后的直观感受:


最大的变化是团队稳定性加强了。以前有些工程师只是把写代码当成工作,现在倡导开源协同的文化后,变成了一份有感情的事业,能够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为自己增值。团队比之前更有活力了。


早期技术分散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导致开源协同在落地初期遇到了一些阻力:以前一个类型的工具有 3、4 个团队在做,合并了以后以谁为主?怎么分工?卢山曾在内部表示:


讲开源协同,不是搞运动,不需要从一开始就用一个很大框架去协同。做项目的可能有三、四个团队,但是有很多人在用。大家彼此信任,客观的讨论问题,好的组件就有好的拥护者,让使用者来选择。


郑亚峰补充:


坦白说,开源协同我们刚刚迈出第一步,把腾讯过去 20 多年积累的代码全部共享也不是一个小工程,协同将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并不会要求一步到位。


相比之下,腾讯对外开源的发展更成熟一些。2016 年开始,腾讯就不断将内部开源出来的优质项目在 GitHub 上发布,目前已有 84 个项目,超过 24W Star,同时积极贡献开源社区,在国内和国际收获了关注和认可。


谈到内部开源与外部开源之间的关系,腾讯副总裁王巨宏表示:


我们对外开源时,规范、治理、管理办法、工具等都是全套跑通的,这在内部开源时给到我们很好的参考借鉴,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复用。如果没有外部开源这些年的积累,可能内部又要摸爬滚打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面,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内部开源的有声有色也使得外部开源项目质量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


腾讯开源管理办公室执行总监许勇补充:“腾讯内部开源协同项目也在用建社区的方式来运营,这就是借鉴了外部开源的玩法,能够帮助一个项目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是外部开源社区已经验证成熟的方法,借鉴到内部开源协同上来很好的例子。”


开源协同项目“天穹”负责人刘煜宏在采访中说到:


“我们搞技术的,内部开源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开源到外部去,谁不愿意让每个人都来用自己写的工具、代码?”

写在最后

中国一直讲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于腾讯而言,其历次组织架构调整都跟紧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但这次的 9·30 调整,腾讯更想成为一个发起者而不是追随者。


技术发展到现在,仅仅把互联网视作一个行业已经不再确切了。互联网将成为一种技术,任何行业都需要互联网化。这也正是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概念并转型做 ToB、ToG 业务的原因。


在腾讯的文化里,开放是关键词。腾讯在 C 端已经是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了,但在 B 端的挑战却不可谓不大,好在机会与挑战是永远并存的。


“组织架构调整以后,文化的融合异常重要,团队的快速扩张会冲淡现有的文化,老板们应该花更多精力去关注这个事情。打 C 端是自下而上,打 B 端是自上而下,这也要求上层有更强的信心、信念和魄力,也考验他们的决策能力。过去做 C 端如果效果不好可能就直接退了,但 B 端需要持续投入,未来还很长。”


在今年 5 月份昆明召开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InfoQ 下了一个结论:这一次,腾讯又站上了风口。但站上风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一次,我们想说:未来已来,请让风再吹会儿。


2019-09-26 20:416288
用户头像
小智 让所有人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发布了 408 篇内容, 共 367.7 次阅读, 收获喜欢 1959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都 2021 年了,Serverless 能取代微服务吗?

Serverless Devs

Serverless 微服务 运维 云原生 后端

大神带你一睹为快!阿里技术官亲自码了“2000页的Spring全家桶笔记”真牛逼!

比伯

Java 编程 程序员 架构 计算机

真香!阿里P8耗时半年著作660页Java高并发与网络编程实战总结

Java架构之路

Java 程序员 架构 面试 编程语言

四年Java开发,刚从美团、京东、阿里面试归来(已拿offer),分享个人面经

Java架构之路

Java 程序员 架构 面试 编程语言

摸透原理|一文带你了解 Redis 列表底层的实现方式

Java架构师迁哥

传统数仓如何转型大数据

数据社

大数据 数据仓库 七日更

编写令人愉悦的API接口(二)

Geek_42915f

Java APi设计 接口规范

滴滴内部框架手册:Spring5+SpringMVC3+MyBatis3.X

Java架构追梦

Java spring 架构 mybatis springmvc

APP专项测试 —— 弱网测试

行者AI

测试

高性能MySQL

田维常

MySQL

波场智能合约系统开发技术方案丨智能合约DAPP系统开发源码

顶会两篇论文连发,华为云医疗AI低调中崭露头角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人工智能 医疗 华为云

LeetCode题解:42. 接雨水,暴力法,JavaScript,详细注释

Lee Chen

算法 大前端 LeetCode

如何阅读别人的源码

熊斌

学习 Code Review 源码阅读 七日更

程序员必看的Redis6.0多线程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你看懂了嘛?

比伯

Java 编程 架构 面试

用 JavaScript 实现寻路算法 —— 编程训练

三钻

Java 算法 大前端 七日更 寻路算法

Nice!有了这份Alibaba内部 “Java面试宝典”,跳槽面试稳了

Java架构之路

Java 程序员 架构 面试 编程语言

使用LL算法构建AST —— 编程训练

三钻

Java 算法 大前端 七日更

字典树 —— 字符串分析算法

三钻

算法 大前端 七日更 字典树

你不好奇 Linux 网络发包过程吗?

小林coding

Linux 操作系统 网络

区块链数字货币多币种钱包开发案例

滴滴Java后台3面题目:网络+内存溢出+各种锁+高性能+消息队列

Java架构之路

Java 程序员 架构 面试 编程语言

从中心到边缘,IoT正变为互联网之上的一张大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物联网 IoT 网络

用 JavaScript 实现一个 TicTacToe 游戏 —— 编程训练

三钻

Java 算法 大前端 游戏开发 七日更

Serverless 是一种思想状态

Serverless Devs

Java Serverless 运维 云原生 后端

SpacePX挖矿系统APP开发|SpacePX挖矿软件开发

系统开发

软件测试的方法

测试人生路

软件测试

ECS实践案例丨逻辑卷的创建和扩容操作指导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数据库 数据 服务

阿里P8整理出Nginx笔记:Nginx应用与运维实战核心篇

996小迁

Java nginx 架构 面试

架构师训练营第 1 期 第 13 周作业

李循律

极客大学架构师训练营

应对游戏业务的四大“崩溃”场景有妙招,安全畅玩不是梦!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游戏 场景 崩溃

  • 扫码添加小助手
    领取最新资料包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一周年:技术建设到底进展如何?_文化 & 方法_张晓楠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