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帽白皮书新鲜出炉!点击获取,让你的云战略更胜一筹!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阿里前端委员会主席圆心:前端路上的思考

  • 2019-06-26
  • 本文字数:7708 字

    阅读完需:约 25 分钟

阿里前端委员会主席圆心:前端路上的思考

在上周的 GMTC 全球大前端技术大会上,阿里前端技术委员会主席圆心老师发表了《前端路上的思考》的演讲,分别从前端的发展历程、今天的机会、如何引领新技术、前端价值这四个方面谈了下他的看法。本文整理内容如下。

前端发展史

我把前端发展编为五个阶段,这个五个阶段跟网络上看到的阶段分析不同。我认为每个阶段有一个理论或者方法论的支撑,带来了一次飞跃。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放在 2003 年。大家那个时候都知道,那个时候讲求所有的 HTML、CSS、JS 是我们所谓结构样式行为的分离,这个理论造就了今天前端主体。



在这之前基本是两种职位,一个是 JAVA 工程师,一个是设计。当时的设计是包含了视觉设计以及 HTML+CSS。但是因为这种结论理念的到来,让前端开始真正变为前端,专注于今天大部分前端所工作的内容。这个理念核心的出现,带来了整个前端岗位的出现。其实伴随着 2003 年之后,国内第一次出现真正的前端的岗位是 2005 年,这期间有一个延续性。之后很多公司出现了重构工程师,也是今天很多前端的主体。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 2008 年。当时有一个理念认为 90%的性能优化都在前端。在前台体系里面,这个理论让前端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前端现在可以回答对公司的体现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性能的优化带来更好的体验、更高的转化率等。突然发现前端整个岗位体现了很大的价值。我相信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都记得 YSlow,那个包括今天影响前端对于性能体系所有的思维,这是第二阶段。


但是第二阶段带来了什么?上面有写,带来了工程化的开启。怎么理解?今天要做很多性能优化,需要通过工具、流程把体系更好的工程化,然后得到一个最佳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它是一个工程化的开启。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用 Ant 前端工具,到今天有 GRUNT、Webpack、Babel 等。这样来看,第二个阶段是在 2008 年整个性能优化的过程,理念就是 90%性能优化在前端。

第三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 2013 年。我今天分享跟大家原来理解的阶段不一样,大家有从框架阶段来定义,也有从中间技术 W3C 什么时候出现,或者从 Node.js 什么时候出现来定义。出现并不是一个阶段。其实发现 Node.js 早于 2013 年,可能是 2008/2009 年就出现了,但是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出现变化?换到今天,我们更愿意用另外一个词就是前后端分层,在后端体系里面让前端更加专注前台的 UI 层、逻辑层,后端关注后台的接口,让我们之间分工更加明确。后端如果开发一个页面,跟前端说页面有问题,但是前端一看是后端把标签写错误了,这就是合作方式不合理。



前后端的分层促进了对于前端体系的发展,也开始慢慢的影响到今天从前端到全栈的过程。让很多人更有机会使用 Node.js 从工程的工具开发慢慢过渡到可以用 JS 做应用开发,这在 2013 年是很大的变化。当然这里面有很多 Node.js 的框架,在上层的数据层,我们也会看到 GraphQL 整个逻辑编排的体系,所以会把这个体系带到前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 BFF,也是基于这一套体系的发展。这是前端第三个发展阶段,始于 2013 年。

第四阶段

第四个阶段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触,因为移动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今天整个 PC 和无线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前端大部分人开发的方式。



一开始理论是 Mobile first,后面是 Write Once,Run anywhere。这个时代是什么?我们把 PC 工作转到无线工作,这里面很多人纠结,那个潮流来临时候发现大量前端涌向了客户端,客户端出现了蓬勃发展。但是今天大量的客户端又涌向了前端。两者之间不停转化。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思考到底是 H5 还是 Native,未来到底是 H5 开发还是 Native 开发?


我认为这个焦点就有错误。为什么纠结今天用 H5 还是 Native 解决问题?我觉得今天到了无线时代,焦点应该在这里:怎么样用最标准化的开发能够让更多的人开发这个页面、怎么样能够提供像 H5 一样标准的页面。


回到这个焦点,在移动时代来临的时候,在每个 APP 如何重新定义渲染引擎,这个渲染引擎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看到,封装是最早的,可以把 H5 封装 APP,以及RNWEEX,以及今天的Flutter。整个主线和思维按照这个理念进行,而且时至今日这个理念依旧在影响我们前端开发。

第五阶段

第五个阶段是低代码对于整个体系影响。



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互联网下的风口,所有的企业都看 to B 的体系,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to B 的体系有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其实我们在前端的体系里面把 to B 看成是中后台,那里面有什么样的特质?比如说布局是高度标准化的,它的表单是高度标准化的,它的表格是高度标准化的,它的可视化图表是高度标准化……这个体系存在大量的标准化,而不像 C 端多样化,这个体系里面,如何用低代码或者无代码的体系来完成对这个体系的重塑,这是在 2016 年重点看待的事情,也是 2016 年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变化。今天很多公司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比如说今天微软的 PowerApps,大家在这个领域在做新的探索。

小结

我们回顾可以看到:2003 年结构样式行为分离,预示着前端岗位的出现。2008 年 90%性能优化在前端,开启了工程化。2013 年前后段分离,带来了全栈的演进。2014 年 Mobile first 是无线时代的来临。2016 年 LOW/NO Code 出现,带来了中后台的重塑。


今天的机会

我们看今天是什么?每一个今天重点投入的方向背后思考是什么?我们今年阿里经济体前端委员会四大技术方向:第一搭建服务,第二是 Serverless,第三是智能化,第四是 IDE。

搭建服务

首先看搭建服务。今天讲到了低代码和无代码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第一,肯定中间包含了大量的组件、元件、模块。



在消费端体系里面,我们也在做很多尝试,比如说原来的频道活动,在活动的体系里面也是高度抽象化的,所以在这个体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搭建服务无论是在中后台还是整个无线端,以及 PC 端都有大量场景,这样大量场景需要把整个框架标准化,希望把里面的元件、组件以及模块标准化,还希望把这样的服务能够服务于今天所有无论是中后台也好,C 端页面也好,希望有这样的体系——服务化标准化的方式服务,打通整个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把搭建服务认为是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方向。

Serverless

今天很多人听到了 Serverless,很多人对于 Serverless 理解有所不同。我如何理解这个 Serverless?我理解 Serverless 有两个角色:


  • 一个是内,内是站在公司角度 Serverless 对前端的影响。

  • 一个是外,外可能是在云上如何提供 Serverless 能力的提取。



回到公司的内,Serverless 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觉得可以让前端更加贴近业务,可以让更多能力下沉。前端转到 Node 体系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人说不是你会写 Node.js 你就是前端工程师,我非常同意这样说法。但是到了 Serverless 我们可以不用关注部署,不用关注运维,不需要关注所有的 DevOps,也不需要关注底层数据库的状态,他会让我们前后端整个的体系像前后端分层一样又往前迈一步。


目前我的团队里面,不仅包括前端,还有 200 多个 JAVA 开发,大家共同推进所有的体系变革,希望团队里面所有业务迈向 Serverless。Serverless 需要把后端能力平台化,把底层数据模型、领域模型和能力模型高度后台化,对整个体系进行重塑。之后前端会有大量的业务逻辑开发,让前端更加贴近业务,让前端更加理解业务,我觉得 Serverless 未来会在整个前后端开发模式上带来新的变革。


回到外部体系,它是什么?五年前在D2我讲了一个想法:在云上更多通过 Serverless 方式提供函数式编程,让开发者编程更加快捷。端就是今天小程序,今天可以看到,无论是腾讯、阿里,包括头条、百度都在推自己的小程序,小程序就是未来端上的一个跨端的解决方案,而且有一定的收益、安全可控,云上一定是以 Serverless 的方式和端之间做连接,可以让这个体系运转很好。


我今天看到一个数据说国内今天在云上的 Serverless,有 60%到 70%的程序都是通过 Node.js 在运行,所以 Node 在这当中有很大的空间。研发平台是什么样?上层数据接入网关是什么样?还有编排是什么?这是今天 Serverless 聚焦的领域并往下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当然像我讲的,Serverless 一定会带来前端很大的变革。

智能化

去年在 D2 讲过智能化,智能化一定是未来,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 AI 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否从一个 Design 变成一个 Code?今天每个公司的前端都有大量的设计、大量原代码,我们通过大量设计稿和原代码进行机器学习,让中间的布局可学习,让中间的元件可学习,我相信未来 D2C 一定能够解决前端生产力瓶颈,让前端从今天大量低端开发、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转移到很多领域深度的参与、深度的突破。


所以我觉得,智能化一定会带来前端未来格局的变化,因为 AI 让很多低效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回到另外一个问题,无论是在无线化的时代,还是中后台的时代,整个抽象程度是高度收敛的,不像原来做 C 端的 PC 是发散的。在收敛的情况下,一定是可以基于收敛的体系进行规模化,而这个规模化是我们希望通过 AI 的方式完成整体的改造。我相信一定会带来前端另外一个变化。


IDE

大家会问,为什么 IDE 会变成你们的核心方向?我讲一下思考。今天阿里的前端我们做了叫工程中台,工程中台做到了前端代码从提交到发布的管控,当然包括中间提交之后整个代码的编译、构建、检测以及发布。但是在前台的部分,每个团队都有一个工具,而这个工具在各团队之间割裂的,无法复用。因为工程不仅仅是提交到发布,前端工程化应该从编码开始到发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路、完整的格局



回到这个体系里面,如何能够收敛前面整个的开发状态,我觉得是可以通过 IDE 内核构建整个基础。能够把整个体系打通,同时所有团队、所有能力,作为组件的形式存在,组件可以让更多人基于同样一个架构进行高质量的交付,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当然如果仅仅是面向内部,IDE 还达不到作为整个集团的四大方向之一。比如说还有很多 ISV,很多小程序开发、互动的开发、一些工作的开发,我们也提供 IDE 给 ISV 的,但是那个体系是内部的精简版。如果今天把整个 IDE 从内到外全部打通,就是基于一套完整的架构,然后基于上面的能力内外都可以互通,可以带来整个生态的能力提升。

小结

今天讲到了,在整个搭建体系,在整个低代码、无代码的体系,依托 IDE 提供很多的能力,我们是否可以把本地的 IDE 跟云端 IDE 体系完全打通,通过一套架构完成所有的体系构建,通过组件的生态全部打通,形成完整的闭环,我觉得完全可以。


往外延伸,回到今天的云体系,也需要提供一个 IDE 给今天更多人使用。你会发现,IDE 是可以把内外、线上线下、所有的开发者生态全部打通,能够让集团所有的前端的能力服务于阿里所有的生态,这就是我认为 IDE 会作为我们核心战略之一的原因,我们需要促进这个体系的完成。

新兴领域

前面我们讲了今天阿里的前端的四大技术方向,这四大方向思考我已经陈述了,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当然除了四大方向,我们依旧有很多没有列在上面的部分。



上面说的三部分,对于未来我们依旧有很多的空间去探索。来看新交互,前端的强项是通过交互完成所有的工作,当所有新的技术来临的时候,怎么样在新环境下完成所有工作?比如说今天 VR 时代来临的时候,怎么完成 VR 交互?整个领域跟现在的开发领域有什么差异?是到它的体系重构前端引擎吗?还是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想象和思考的。


物联网时代来临,我们团队有专门做 IOT,他们是做很多新零售。我们要做什么改变,也是前端要看待的事情。在那个体系里面,可以用 JS 写什么样的驱动?可以推动这个行业做什么样的发展?其实都给前端打开了一道门。


最后 5G,中美搞得很紧张,都是因为跟 5G 相关。但是,5G 来临带来了什么?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大量的在观测性能的消耗、兼容性的问题,未来随着整个网速的提升一定会移向云端。如果今天在手机上做非常复杂的 3D 渲染,你会发现非常的卡顿。如果今天在手机上做非常复杂的游戏、动画也是很挑战的。今天吃鸡都是在 PC 端玩而不是手机上玩,因为对于整个性能消耗、渲染整个体系有很强的要求。


5G 来临会变成什么?所有渲染在云端完成,通过流媒体交互的方式完成所有的体系,第一个解决了所有在观测渲染性能问题。第二解决了大量兼容性问题。会变得更加简单。


我们要正确看待一个技术变革的时候,会带来什么?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部分,因为这个一定会对未来形成一些变化,而我们的预判决定了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未来,如何统治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我相信新交互、IOT 还有 5G 一定会对前端未来的发展形成另外的影响。

如何引领技术

为什么会有这个话题?这也是这两年沉痛的思考。阿里前端有 2000 多人,这些人能力很强,但是在国内上高质量的前端都是上万人,今天在前端的领域,我们对于前端领域的影响又是多少?其实是不成正比的。回到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促进整个国内前端的影响力以及高质量?我觉得不止是站在阿里团队的角度思考,更应该站在国内前端的角度思考,我们能做什么?


其实有一些东西大家觉得难吗?其实我觉得好像也不难。说 Flutter 就是基于下沉的渲染,绘图引擎做上层的多终端的方案。我记得刚刚进入无线时代做兼容性的解决方案,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我们做了一个东西没有声音没有继续探索。而另外一个方案应运而生了。


第一,我们不是没有思考力。第二,回到今天时代,你们看完了可以立马写一个。但是,为什么是他写的?看完他的理念可以立即写出一个东西。在这里再往下走,理念我们也有了,能力我们也有了,就是没有出来东西,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表象到本质

刚才我讲时代变化的时候,我的理论是,因为它有一个理论支撑了一个时代变化。框架也一样,框架一定会有基于某个问题解决他的问题。React.js 解决了什么?就是最开始很痛苦,然后就用别的方式重构。无论以前讲的 MVC、MVP 还是 MVVM。大家说以前这个东西我提过,但是最后变成公共标准不是我,而是别人。


当然首先回到一个理念,今天针对某一个东西要做什么。首先要有理念,比如说今天我期望解决当下的多终端适配的问题,希望通过多途径渲染完成体系的变化。回到的问题是今天如何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我如何定义这个问题?我们要形成一个理念,才能往后走,往后走怎么走?


理念到落地

通过双引擎促使今天的变化。



今天的人才引入要做什么?我们针对前面提出很多假设,以及对于未来畅想的思考以及针对今天问题的深度解决,针对这些体系要进行专业人才的引入。今天要做 IDE 就需要原来做过 IDE 专业人才。今天需要一些跨界,跨界是怎么讲?原来模块加载,有几年前端流行模块加载,模块的 JS 理念来源于哪里?Python。就是从一个语言到另外一个语言,吸收长处,让这个长处到我们的体系中解决问题,其实我们需要跨界人才带来更多元化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思考。多元化一定会带来很多的思路,和今天很多学术一样,一定会有相互之间交集所出现的学科。今天也是希望有更多不同跨界人才加入促使这个体系变化。


另外是研究型人才。今天我们如果要做可视化,很多公司在做可视化,但是可视化其实是一个学术的领域。在大学里面是有课程的。但是回到体系,我们对它的思考是什么,深度够不够?包括今天 3D 也一样,在很多大学也是有课的,图形渲染怎么样,该怎么做,是有非常复杂的学术背景的。对于我们来讲,这些人才我们有没有?我觉得这是每个公司、每个团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再往上就是通过双引擎。我期望很多东西通过低代码、无代码完成大量低效工作后,剩下的精力放在应用的深度上。


第二学术人才加入,我们需要通过学术化探讨加入更多新理论进来,通过这两个双引擎,能够把我们前面提到的理念落到技术,这是整个国内目前很缺失的部分,也是我今天认为最需要改变的部分。

影响力建设


两个途径:


  • 第一个途径是标准组织。跟前端相关的标准组织就三个,一个是 TC39,第二 W3C,第三是 Node 基金会。今天如何通过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能力影响今天的标准?我觉得前段时间有人跟我抱怨,说 TC39 方案不合理,我有更好的方案,可是他们就不听我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 第二个途径是开源生态,我们如何通过开源生态完成所有东西。我们今天做的还不够,有的公司团队在开源方面做得还不错。回到今天整个国内,我们如何具备社区化运营的基因,我觉得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标准组织

我们首先要了解标准组织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方向?制度是什么样的?我要参与什么?不能参与什么?要了解怎么运转,加上我们的思考判断、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以及我们对于深度应用的判断,然后推动整个标准组织的完善。


开源生态

开源生态简单。怎么挖掘、培育和运营来使我们的体系变成一个社区化的运营。



其实有时候不一定说做开源的社区,首先团队能不能做到社区化的运作?我相信很多团队是做不到的。团队内的技术项目不是从上至下的,而是像社区一样运作,这能够促进整个生态的完善,这是可以推进的部分。

筹备中国前端联盟

另外因为 Hax 的痛苦,包括阿里的前端、360、Hax,我们看如何筹备中国前端联盟,希望通过这个联盟帮助未来中国前端的发展,我们往下落地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在继续推进。


这个组织要做的事情:


  • 标准对接

  • 开源共建

  • 信息互通


通过协同协作形成世界性的影响,希望这个组织未来能够成立,也是基于前面讲的很多点的思考。今天具备思考,具备能力,但是今天没有世界级的影响。这是很痛的一个点,中国前端要往前发展,一定形成世界级的影响,世界级的影响一定靠所有人联合在一起。

前端价值

前面我讲的很多东西你做到了,但是很多人回到公司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前端对于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前端对于公司价值一定不是专业的建设,但是专业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作为组织里面的岗位要回答,我这个岗位对于公司的价值是什么?所以我说,前面都做到了不等于价值。技术能力也不等于整个企业价值。这里面应该做什么样的思考?

传统三件套

传统三件套也是今天很多团队在做的:如何提升前端效率,让资源变得更加的高效?如何做性能优化、体验优化?很多团队都在做性能优化。另外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等等。这是作为一个开发岗位最基本应该做到的。


Gap 在哪里

比如说今天运营策略是什么?引领模式是什么?产品逻辑是什么?业务闭环是什么?转化漏洞是什么?市场占比是什么?它要求的一定不是一个前端的能力,它要求的是另外三个能力:商业化的思考能力、数据化的能力,以及产品化的能力。


如何思考商业的闭环?站在产品角度产品逻辑应该是什么?产品应该怎么做?怎么样通过了解今天的数据看待很多问题,推动体系的变化?这是我们前端都需要增强的。当你具备了这三个能力的时候,我相信你在公司的价值一定会得到体现。

总结

今天的我们还只是在启程的路上,未来的世界还在变化,比如说 Serverless 都在变化,未来的路怎样还未可知。最后把一句话送给所有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嘉宾介绍

郑叶飞(花名:圆心),阿里巴巴集团前端委员会主席,也是 D2 前端技术论坛发起人。2007 年加入淘宝,曾参与天猫、快乐淘宝、聚划算等创业团队。现负责淘宝终端技术团队与淘宝基础链路团队,推进了淘宝前端工程化、无线化、全栈化、智能化的快速演进。且一直热身于推进国内前端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2019-06-26 18:1416090

评论 6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赞。IDE这点从产品研发效率的角度延展一下,我们不仅需要前端研发的生产力工具,更需要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研发工具,做到需求的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我想ide、智能化、产品需求&研发标准化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2020-11-16 18:06
回复
标准化是必须的,体系要求的;从技术角度来说云IDE这个价值很大
2021-01-28 11:39
回复
用户头像
一堆名词的堆砌,没多少硬核。通篇提 Serverless,然而 Serverless 跟前端没多大关系,如果未来真是 Serverless 那前端更没有多大空间。谈发展史没多大意义,很多技术并不是随着历史演化产生的,有些就是瞬间产生的。
2019-07-01 14:48
回复
技术是布道和传道靠的是这些有活力的技术大佬,不是靠你在这里喷出来的,论坛不是讲技术点的地方,而是回顾和展望前端的发展,是改变你思想,提升你眼界的地方,难道你要去GMTC讲vue的API和底层实现?大会同样是多样化的,既有思想高度的,也有方案落地的,没有讲api和怎么用的。
2019-11-12 13:28
回复
“谈发展史没多大意义,很多技术并不是随着历史演化产生的,有些就是瞬间产生的。”呵呵,真是无知无畏。
2020-11-16 18:00
回复
很多伟大的诞生,起初都是灵光的一线与模糊的理论;
2021-01-28 11:37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提升代码重用性:模板设计模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树上有只程序猿

模板模式

大咖汇聚,KaiwuDB 邀您共话 AI+ DB 发展新趋势

KaiwuDB

KaiwuDB AIDB

Dapp开发技术团队 以太坊智能合约框架有哪些 区块链DAPP开发

西安链酷科技

DeFi质押挖矿 区块链开发

软件测试/测试开发丨基于人工智能的代码分析与 Bug 检测实战

测试人

人工智能 程序员 软件测试 自动化测试 测试开发

语音识别技术: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

来自四九城儿

DApp钱包OP链智能合约质押挖矿系统开发源码丨案例丨演示

l8l259l3365

深度学习之目标定位

矩视智能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CogVLM:智谱AI 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

Geek_2d6073

天谋科技时序数据库 IoTDB 与 openEuler 操作系统完成兼容性互认证

Apache IoTDB

AI & Web3 盛会「EDGE」在港闭幕,融云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融云 RongCloud

AI 技术 edge 峰会 web3

公链技术开发

西安链酷科技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开发 公链开发 公链团队

“鲸鸿动能·品牌共创计划”发布,多项权益助力品牌激发无限潜能

最新动态

深入浅出了解华为云API网关的Gzip功能

华为云PaaS服务小智

云计算 软件开发 API 华为云

回归营销初心,2023金投赏鲸鸿动能专场聚焦品牌重塑

最新动态

Redis魔法:点燃分布式锁的奇妙实现

互联网工科生

分布式锁 redis 底层原理

出海方案全线升级!融云「爱嗨游」线上发布会定档

融云 RongCloud

互联网 全球化 融云 出海 GenAI

区块链交易所开发

西安链酷科技

数字货币合约交易所开 交易所 合约交易所开发

代币发行出售私募平台技术开发公司

西安链酷科技

IDO代币预售

自动化模式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提升

智达方通

自动化 全面预算管理 预测分析

数字货币 加密货币开发公司 虚拟币发行

西安链酷科技

加密货币 数字货币钱包开发 IDO代币预售

前端代码重复度检测

南城FE

JavaScript 前端 代码

9月活动回顾(免费领取PPT)|火山引擎DataLeap、ByteHouse多位专家带来DataOps、实时计算等前沿技术分享!

字节跳动数据平台

数据库 大数据 火山引擎 DataLeap 企业号10月PK榜

实现即时沟通与协作的全功能IM即时通讯系统

WorkPlus

SQL和Python,哪个更容易自学?哪个更适合数据工作的编程新手?

高端章鱼哥

Python sql

更现代化方式实现明暗模式,两行CSS搞定!

这我可不懂

CSS

基于 ACK Fluid 的混合云优化数据访问(四):将第三方存储目录挂载到 Kubernetes,提升效率和标准化

阿里巴巴云原生

阿里云 Kubernetes 容器 云原生 ACK

低代码平台技术分享官丨工作流应用场景之任务交接

inBuilder低代码平台

工作流 低代码

营销黑科技再升级:百度营销擎舵数字人4.0 带来哪些惊喜?

Geek_2d6073

软件测试/测试开发/校招推荐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岗位开放

测试人

程序员 软件测试 招聘 测试开发 内推

WorkPlus安全专属的企业IM助力政企高效协作

WorkPlus

Native SQLite Manager for mac(SQLite数据库管理器) 1.26.1全新激活版

mac

苹果mac Windows软件 Native SQLite Manager SQLite 数据库的工具

阿里前端委员会主席圆心:前端路上的思考_大前端_郑叶飞(圆心)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