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10 月 23 日,Microsoft 在其官方博客发布了 “Copilot 秋季发布版”,标志着其人工智能助手 Copilot 平台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微软 CEO 人工智能业务主管 Mustafa Suleyman 在博客中指出,这次发布体现其“以人为本的 AI”(human-centred AI)理念,强调“科技应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服务于科技”。
简单来看,此次发布有三个关键词:协作(Together)、个性化(Personalised)、连接(Connected)。微软借此将 Copilot 从过去主要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插件”(例如 Office 助手)升级为跨设备、跨场景、深入日常生活和工作流程的“情境 AI 基础设施”。
此举被一些外媒评论为:“这是微软将其生产力体验与生成式 AI 能力更深整合的一次重大举措”。
微软更新 Copilot,发布 12 项关键功能
那么,围绕着 Copilot 发布的 12 项关键功能都有什么?
小组(Groups)——共享 Copilot 会议,最多可容纳 32 人。用户可邀请最多 32 位参与者进入一个共享 Copilot 会议,在同一工作空间内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创作或规划。Copilot 负责维持上下文、自动汇总决策、拆分任务、跟踪待办。
Imagine ——用于创建和混合 AI 生成内容的协作中心。Imagine 模块允许用户在企业环境中快速创造视觉素材、营销草稿或培训材料的原型,并支持混合(remix)已有 AI 生成资产。
Mico ——Copilot 的新角色标识,以可爱、不规则圆点造型引入用户界面。微软为 Copilot 新增了角色/形象 “Mico”,其可在语音/对话界面出现,以动画表情、颜色变换反映情绪、反馈。类似微软早期的 Clippy 与 Cortana,但定位为跨模态、统一的用户体验层。
“真实对话”(Real Talk)——适应用户沟通风格,提供精准反馈。此模式旨在摒弃 AI 模型过度讨好的行为(如早期 ChatGPT 有些“嗯你说得对”式回应),改为在对话中更可信、更具技术协作价值。它可采用苏格拉底式问答、挑战用户假设,而非单纯生成答案。
记忆与个性化(Memory & Personalisation)——长期情境记忆,使 Copilot 按用户指示记住细节。此功能让 Copilot 保留用户关键细节(如训练计划、目标、日期等),并据此提供个性化建议和服务。
连接器(Connectors)——与 OneDrive、Outlook、Gmail、Google Drive、Google 日历集成,实现跨账户的自然语言搜索。Copilot 将支持与主要云服务、邮件服务、日历服务等连接,用户可使用自然语言检索跨账户的数据。
主动行动(Active Actions,预览)——基于上下文的提示和源自最近活动的下一步建议。此功能让 Copilot 以“下一步建议”(next-step recommendations)的形式,基于用户的最近活动与上下文主动提出可行操作,属于预览状态。
Copilot for Health ——基于可靠医疗来源(如 Harvard Health)提供健康信息,并支持查找/比较医生。此功能专注健康场景,将所有健康相关的回答基于临床来源,同时提供用户查找医生、比较医生的工具。
实时学习(Live Learning)——使用问题、视觉效果、白板的苏格拉底式、语音驱动辅导体验。实时学习模式强调通过提问、视觉工具(如图像、白板)和语音的互动辅导体验,而不只是被动接收。
Edge 中的 Copilot 模式(Copilot Mode in Microsoft Edge)——将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转换为 “AI 浏览器”,通过语音总结、比较、执行网页操作。在 Edge 浏览器中,新增 Copilot Mode,可让用户通过语音或对话方式操作网页、总结信息、比较数据、执行任务。
Windows 上的 Copilot ——通过 “Hey Copilot” 激活、Copilot Vision 指引、对文件与应用程序快速访问,与 Windows 11 PC 进行深度集成。在 Windows 11 平台上,添加语音唤醒“Hey Copilot”、引入 Copilot Vision(通过摄像头/屏幕识别来理解视觉内容)、并且快速访问本地文件/应用程序。
Copilot Pages 和 Coppilot Search ——协作文件画布(Pages)加统一搜索体验(Search),将 AI 生成答案与标准网络结果相结合。Pages 为协作文件画布,用户和 Copilot 可在同一画布上协作编辑;Search 则统一了 AI 生成的答案与网络搜索结果,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检索体验。
在所有这些功能更新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微软通过 Copilot 语音模式引入新的虚拟角色——Mico。
Office 大眼夹(Clippy)退役 24 年后,Mico 重新上岗
Mico 这个名字是“ Microsoft ”和“Copilot” 的组合。Mico 的推出,距离微软首次推出那个“眨眼卖萌、热心助人的”Office 大眼夹(Clippy)已经近 30 年了。
1997 年,它作为 Office 97 套件中的智能助手首次亮相,标志着微软早期在“人机交互拟人化”方向上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 Clippy 的初衷是让用户更轻松地使用 Office 软件,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受限和交互体验生硬,这位纸夹助手很快被用户“嫌弃”,并在 2001 年 Office XP 时代正式退役。
然而,这个小小的卡通形象却成为了微软探索“情感化计算”和“亲和式交互”的象征,也成为一代人关于 PC 智能化的共同记忆。
此后的二十年,微软并未放弃这一理念。2014 年,伴随 Windows Phone 平台的推出,微软发布了 Cortana——以《光环》游戏中虚拟角色命名的语音助手,希望以更自然的语音交互方式让计算机“听懂人话”。Cortana 的出现延续了 Clippy 的精神,但当时的 AI 技术、语音识别能力与生态环境尚未成熟,最终未能形成持续影响,直至在 Windows 11 中被正式移除。
而今,随着生成式 AI 与多模态交互的成熟,微软再次回到了那条“让电脑像人一样与你对话”的道路上。2025 年秋季的 Copilot 更新中,微软推出了全新的虚拟角色——Mico。这个小小的、能“呼吸”的球体,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语音接口,而是一个能实时变换表情、具备情绪反馈的智能存在。
微软 AI 部门产品与增长副总裁 Jacob Andreou 表示:“大眼夹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迈步向前,而 Mico 则是这条道路的延续。”
他还在 X 上发文调侃,“虽然 Clippy 走了,但新来的 Mico 能跑!”
微软 CEO 纳德拉也在 X 上发文表示,“大眼夹回来了!”
Mico 不仅能与用户自然对话,还能借助 Copilot 的记忆功能理解用户的语境与习惯;它拥有“Learn Live”模式,可以像苏格拉底式导师一样引导学习过程,而非直接给出答案;甚至,当用户谈及悲伤话题时,Mico 也会以表情回应情绪。
Mico 会根据用户说话内容实时变化表情。例如,当用户谈论悲伤话题时,Mico 的表情也会立即表现出相应情绪。“所有技术都退居幕后,你只需与这个可爱的球体对话,逐渐建立情感联系。”Andreou 说。
微软 AI 首席执行官 Mustafa Suleyman 曾指出,未来的 Copilot 将拥有固定形象、独立空间以及“成长”的过程——而 Mico 正是这一愿景的具体化体现。
他在 X 发文称,“微软押注的是人本主义人工智能,一种始终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
从 Clippy 到 Cortana,再到 Mico,这条长达三十年的智能助手进化史,既是微软在人机交互领域持续探索的缩影,也是 AI 技术从“工具”迈向“伙伴”的象征。
微软希望通过 Mico,真正让人与电脑的关系从命令与响应,转变为对话与理解——让人们不再觉得与机器交谈是“尴尬”的,而是一种自然、愉悦、甚至富有情感的体验。
网友怎么看?
微软的这款全新语音助手 Mico 亮相后在网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在 X 上,有用户表示,微软的开发人员在新开发的东西中增添一些有趣的元素,这点值得称赞。
“我一直在试用 Microsoft Copilot 里的新 Mico 语音助手 ,发现了一个小彩蛋(如果你点击 Mico 几次,它就会变成 Clippy)。我喜欢开发这些东西的人,他们还在不断尝试,为他们正在开发的东西增添一些乐趣和怀旧元素。 微软在这方面值得称赞!”
还有网友提到 Mico 让他想起了最近对未来 Siri 的构想,但微软这版本更好。
“这立刻让我想起了我最近对未来 Siri 的构想,不过,我更喜欢微软的版本。Mico 的脸和眼睛看起来更可爱,更有活力。团队做得太棒了。”
还有 X 用户认为,Mico 想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未必是件容易事,因为科技公司对赋予 AI 个性持谨慎态度。
“微软希望 Mico 能够成功,但此前的 Clippy 却失败了,因为科技公司对赋予 AI 个性持谨慎态度。”
参考链接:
https://techcrunch.com/2025/10/23/microsofts-mico-is-a-clippy-for-the-ai-era/
https://www.theverge.com/news/804122/microsoft-copilot-real-talk-mode-group-chats-features








评论